Q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CIO 邴:是否有一天企业都采用开源,而且没有软件供应商只有服务供应商时,IT建设的一些困难才能够解决?
A 阿里最早依赖商业软件,从拥有20多个节点的Oracle RAC数据库集群(当时是亚洲最大),到成为开发使用开源软件MySQL最好的企业之一,到研发自己的关系数据库OceanBase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这样的演变路径也表明:商业软件、开源软件跟自有技术永远是搭档,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只是百分比的问题。对大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自有技术变得非常重要,未来“云计算平台+自有技术+开源技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Q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技术总监龙庚:阿里云、天猫和淘宝的技术体系是怎样的?在“去IOE”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协同?阿里下一步发展对技术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A 支付宝、天猫和淘宝,阿里云的实际技术应用确实有所不同,但阿里巴巴整个技术体系是协同在一起的。阿里整体技术的协同效率可以用几个关键的事例来说明:第一是在“去IOE”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技术方向的认同和协作,淘宝的业务拓展如果没有技术、产品和业务等各团队的相互协同,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第二是在2011年,阿里集团所有的技术后台运维和运营部门都集中在首席技术官下面,成立统一的技术保障部,从工具到理念都在融合,这适应了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并成功驾驭了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挑战;第三则是业务驱动的技术协同,淘宝“聚石塔”、支付宝“聚宝盆”等业务,都是在业务驱使下运行在阿里云“飞天”平台上,它是一种自然协同的结果。
今天我们看到的互联网只是冰山一角,等到量子计算出来以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要受现在计算框架的局限,云计算也是阶段性的产物,未来如果没有像量子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也是会有很大的瓶颈。从这个角度讲,互联网经济对计算的依赖就像传统的工业对石油跟煤的依赖一样。量子计算不突破,互联网经济会有很大障碍,这是我们一定会面对的事情。
阿里巴巴如何“去IOE”
“去IOE” 最好的解决方式是采用云计算,而不是买来一台新的机器替代掉原有机器。
2013年5月17日,阿里集团最后一台IBM小机在支付宝下线。这是自2009年“去IOE”战略透露以来里程碑式的一个节点,阿里集团只剩下部分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7月10日,淘宝广告系统使用的Oracle数据库下线,淘宝彻底告别Oracle数据库。
作为整个集团的首席技术官,王坚负责每年集团IT预算和规划,他意识到对于传统IT厂商的依赖使得相关技术及其维护已不在阿里自己管理的范围之内,例如,大存储对客户而言基本就是“黑盒子”,客户都不能自行进行重要的维护,“去IOE”解决了影响淘宝和支付宝长远发展的问题。
在阿里巴巴“去IOE”成功的大背景下,王坚的观点是:“去IOE”不是简单改变软件和硬件本身,而是用新的互联网技术和架构取代传统的IT技术和架构。
王坚认为阿里“去IOE”的成功原因有三:一是企业的战略决心足够强大;二是能够坚持到底,并愿意承担技术上、组织上的各种风险;三是要有使命感的人和团队去完成一件看起来不可能的事。
Q 阿里巴巴为什么要做“去IOE”这件事?“去IOE”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A 2008~2009年,我在做整个集团的预算时,第一次提出了“去IOE”这件事。我负责整个集团技术预算拟定,当看到阿里巴巴对计算需求成指数级增长,并跟业务增长不成比例时,就意识到如果没有技术的进步,一定会影响到公司长远的发展。
做预算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考虑集团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也是思考技术战略的机会。“去IOE”不是一个人的决定,你需要分析企业业务情况,哪些业务适合尝试“去IOE”。阿里比较幸运,当时淘宝的技术团队愿意创新,愿意去尝试“去IOE”这件事,并最早承担这件事的技术和业务风险。“去IOE”的过程也是技术发展的过程,比如以淘宝为基础形成了优秀的Mysql数据库团队,也建立了自己开发数据库Oceanbase的团队。现在的团队来自各事业部,双管齐下,这是一个极大的长期投入,不磨五年是磨不出来的。当支付宝最后一台IBM小机下线时,整个技术团队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