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科技讯】从去年拍照颁发开始,关于虚拟运营商的话题,从套餐资费,到服务模式,无一不是业界和用户共同关注的热点。随着阿里,京东开始放号,用户却也发现,在资费方面,虚拟运营商并无优势可言,那么他们又何以运维呢?
在京东公布资费及服务模式之后,阿里通信也于6月3日宣布了其虚拟运营商业务的计费标准,其中语音、短信、上网均以流量计费,流量费0.125-0.2元/M。同时,阿里还在探索利用WiFi环境下170号段免费通话的可能性。
具体来说,阿里的策略是完全依赖流量通信,用户无论是通话,短信还是上网,均以流量值作为恒定标准,中间设定兑换比值。比如通话1分钟或1条短信,分别转换成等值的流量,最后再以所用流量作为付费依据。
在套餐方面,阿里虽然也有举措,但是中华评论员注意到,其推出的套餐服务和基础运营商相比,并无优势可言。实际上,和阿里通信的情况相同,之前包括京东通信等其他虚拟运营商的170套餐资费,也同样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用户想要依靠虚拟运营商提供低价通信服务的想法,目前看来是落空了。
究其原因,中华评论员认为,主要来自于两方面,首先是虚拟运营商和基础运营商的关系,属于批发商和厂商的关系,由于定价权在于后者,且双方都直接针对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基础运营商为了保证自身的市场稳定,不可能给予虚拟运营商过低的“批发价”。比如,有消息称,虚拟运营商获得的“批发价”是7折。但无论是移动,联通还是电信,本身都会推出很多诸如充100返200的优惠活动,这样就等于是把虚拟运营商的折扣优势抵消了。
另一方面,虚拟运营商赖以生存的土壤在于服务,除了阿里在探索WiFi免费通话之外,京东日前公布的策略,同样是基于自身业务作为卖点。用户只要在京东商城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就可以兑换相应的通话时间和流量。虽然是在试水阶段,且有上限的限制。但是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仍然具有吸引力。
也就是说,虚拟运营商的推出,并不是为了和基础运营商抢市场,而是为了增强自身业务的用户粘性。对于用户来说,虚拟运营商的手机卡,将可作为一种不错的备选。比如已有一个专门用于通话的手机卡,但是由于经常需要在京东或者淘宝网购,那么就可以申请一个相应的170号,在消费购物的同时,还能为自己获得通话时间和上网流量。即买到了需要的商品,也节约了通信费用的支出,正可谓两全其美。而这也正是虚拟运营商切入电信市场的逆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