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董事亚历山大·施瓦茨科普夫的3D扫描头像克隆数字版施瓦茨科普夫。
真的是你吗?一些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地用数字技术克隆真人,使其成为真人的替身,也许未来有一天,当你走在大街上,自己也要怀疑这是否是真的你。但对于这个神话,一些人在为之努力的同时也许也在怀疑。
■记者 马佳
分身乏术,很多白领、精英都喜欢用这个词形容自己事情太多、太忙,忙得焦头烂额时甚至希望多一个自己来分担,当然还有更夸张的想法就是,最好自己在海边躺椅上晒太阳,而另一个自己在帮自己工作!
对于前沿科学来说,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完全不切实际的想法。科学家们很早就开始尝试,建立虚拟替身,替代真人完成一些事。
阿凡达计划或搁浅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曾在2007年批准一个名为Lifelike的阿凡达计划。阿凡达英文“Avatar”的本意就是替身、化身的意思。
基金会董事亚历山大·施瓦茨科普夫(Alexander Schwarzkopf)亲身参与了计划,并且得到一个自己的虚拟替身。
来自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和奥兰多佛罗里达中心大学的研究者在该项目中合作。为了了解人们最在意的人物特征,他们向1000多名学生展示了施瓦茨科普夫的照片、视频和他的阿凡达原型。之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某些特质行为比他的外观更加重要,比如说话时如何歪脑袋,或者如何皱眉等等。
到2010年,他们已经完成了施瓦茨科普夫的数字替身。他的阿凡达已经可以模仿施瓦茨科普夫的一些表情,与真人进行简单的人机对话。
目前大多数虚拟交谈都来自聊天机器人,它们通过软件分析对话中的语境,然后生成相对应的智能发声,就像机器人自己在思考一样,按照英国埃克塞特郡人工智能公司Icogno的罗洛·卡朋特(Rollo Carpenter)的说法,虽然现阶段仍有很多不足,这样的软件复制品并不具有自我意识也不等同于你自己,但是,其他人可以和它交谈,并且至少有那么一瞬间他们会觉得看到了你的影子。
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019年使机器智能达到真实人类水平。但是相比未来的设想,目前的阿凡达还太粗糙。从2010年至今,还没有该计划的新进展。记者也未能在该计划的官方主页上找到2011年后的任何更新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