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物理学家卡萨耶夫来到日本看着广岛的废墟,顿时想起了通古斯,两者显然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卡萨耶夫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认为通古斯大爆炸是一艘外星人驾驶的核动力宇宙飞船,在降落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引起的一场核爆炸。这一观点曾轰动一时,然而,这种推测却找不到任何科学的依据。
1948年,美国天文学家林肯·拉·帕扎提出反物质假说,认为是一个含有反物质的陨石撞击地球造成大爆炸。
1973年,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杰克逊和麦克尔·里安提出黑洞假说,认为是一个非常小的黑洞击穿地球,从西伯利亚地区穿入,然后从北大西洋地区穿出。
另外有一些学者认为通古斯大爆炸是地球本身产生的自燃现象,例如地下可燃气体集中爆发假说,也有人认为是一颗巨型球星闪电击中通古斯,人们误以为是大爆炸等等。
2004年7月,俄罗斯科学家尤里·拉夫宾等人在爆炸地区附近发现了两块奇怪的黑色石头。
2007年8月10日,位于俄罗斯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通古斯太空事件”基金会大楼旧址前的一块重达3吨的“通古斯陨石”不翼而飞。据基金会主席、俄科学家尤里·拉夫宾称,失窃的巨石是引发通古斯大爆炸的陨石的一部分。2004年,拉夫宾将其买下后一直陈列在基金会大楼前。
警 告
小行星撞地球
风险被低估
通古斯爆炸敲响了人类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警钟。
小行星大多由石块、金属和尘埃构成,大小不一。它们聚集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绕太阳公转。但由于质量较小,小行星常受到大行星引力吸引,远离原来的轨道。
科学家认为,直径大于1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为每10万年1次,但仅此一次就可能毁灭地球。直径接近10米的天体撞上地球的概率每3000年一次。
同时,不少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地球的风险被严重低估。
尽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微乎其微,但由于其危害性大,科学家已经着手建立一个预防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监测网。
研 究
美俄联手抵御小行星
火箭太空“战斗值班”
6月底,科学家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一颗编号99942的“阿波菲斯”小行星成为中心话题。科学家计算,到2029年,直径近300米的“阿波菲斯”将与地球距离不到4万公里。2036年,受地球引力影响,“阿波菲斯”的运动轨迹有可能发生改变,与地球“亲密接触”。
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西蒙诺夫提议,发射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生产的航天器,对“阿波菲斯”作近距离侦察,摸清它的运动轨迹、结构与物理特性等信息。
此前,俄罗斯保护地球免受行星撞击研究中心主任阿纳托利·扎伊采夫说,俄罗斯将把三枚分别搭载观测卫星、侦察卫星和太空拦截航天器的特殊运载火箭投入“战斗值班状态”。确定危险存在后,俄罗斯将发射太空拦截航天器,迫使危险天体改变轨道,或将其摧毁。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行星学会也有类似打算。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还有意借助俄罗斯研制的“RT-70”雷达,与其他国家一起防御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联合国近地天体项目负责人理查德·克劳瑟说,小行星问题“没有国界”,各国应加强协作。
加将发射微型卫星
专门监测近地小行星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科研人员6月30日宣布,他们计划在2010年发射一颗微型卫星,用于监测太空中小行星的行踪,在小行星可能靠近地球时发出警告。科研小组领导人希尔德·布兰德说,科研小组选择在6月30日宣布这一计划,是为了纪念100年前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事件。
据布兰德博士介绍,目前人类还只能在地球上监测小行星,受到白天太阳光的影响,监测工作只能在晚上进行。卡尔加里大学从1999年开始研制的这颗近地物体监测卫星,可以在空中24小时工作。此外,它还能监测以前科学家在地面看不到的小行星,并能准确计算小行星与地球的距离,及时发出危险警告。
结 论
特殊物体
爆炸后迅速蒸发
尽管通古斯爆炸的真实面目尚未最终揭开,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引发通古斯爆炸的是一种特殊的物体,其特点是强动能、低密度(比水的密度还低)、低强度和高挥发性。只有拥有了上述特性,爆炸发生后该物体便立即遭到破坏并迅速蒸发。
综合科学家收集的材料,美国人甚至用计算机模拟出了大爆炸的真空效果:当一块直径约61米的陨石以45°角撞向地球时,由于与大气的剧烈摩擦,它充分燃烧并分解,恰好在距地6.44公里的高空处爆炸,冲击波扬起的地面尘埃高达大气外层,反射回的日光恰好解释了当年通古斯周边地区的如昼之夜。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