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降价转战低端市场 国产DC全线退却(1) 孙磊 2004-07-15 13:41:36 【浏览字号选择:大 中 小】
有人说这是一个十字路口,也有人说这是临界点,更有甚者认为已经到了窒息的边缘。 以上这些评论,都是在形容国产数码相机产业的现状。在争先恐后涌入这一市场之后,国产品牌原本打算捡起国外厂商曾经不屑一顾的低端市场,以换取生存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但今年以来,面对国外品牌的狂飙突进,国产品牌给人们展现的却是一场“敦克尔克大撤退”。三大国产品牌中,方正淡出,联想、清华紫光也几无新品问世。 洋品牌吃“肉”喝“汤” 本月,数家国外品牌同时刮起降价风暴,一个月之内主流产品降幅超过30%。随着延续多年的价格体系崩溃,国产数码相机产业正面对生存之忧,一位业内人士将这种忧患的根源归结为“国外厂商吃了中高端市场的肥肉以后,又反过来喝低端市场的汤”。 近年来,在争夺中国市场的过程中,索尼、奥林巴斯、佳能、三星等品牌丝毫不隐藏自己的野心,不断扩大在华生产规模,在市场明显高出国产品牌一筹的同时,产品、渠道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4月,奥林巴斯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实行数码相机直销。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这是奥林巴斯最新的市场策略,今年要力争20%的市场份额。 6月,索尼集中发布新品,宣布一次性推出近十款涵盖高、中、低不同层次的数码相机佳能影像信息消费产品部总经理山崎学表示,“去年,佳能将亚洲总部移至中国北京并在中国地区设立了15个分公司。佳能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继续完善和建设渠道。”这家全球数码相机行业的领军企业正试图在明年成为中国市场的老大。 上个月,在数码产业引领全球风骚的三星也宣称,“将在2006年,以25%的市场占有率进军中国市场前三名”。 这些动作和豪言壮语,无疑就是一场对本土品牌的血腥大屠杀。 国产品牌全线收缩 去年,国产品牌数次在低端市场发起价格战,其结果似乎已成了窝里斗,内耗使得联想、方正、清华紫光这三个国产数码相机产业的领头羊对国外厂商的进攻出现集体性沉默。 首先,联想降低了对数码相机业务的预期,今年以来基本没有新品发布。 上个月,本报曾经报道了方正数码淡出数码相机的消息。当时,记者在广州市场发现,正松日、方正电脑广州专卖店等几家方正数码相机的代理商中有的已经退出,有的则型号不齐全,并且没有太多存货。 而有媒体报道,号称销量方面表现尚可的清华紫光也是强撑脸面,实则肚皮空空。据调查,继去年10月推出一款T8之后,长达半年的时间内,紫光没有任何产品推出。更令人难解的是,在刚刚过去的“五·一”促销期间,紫光数码相机也是按兵不动,没有任何销售计划。
|下一页||尾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