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三国:细数NEC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十败(2)
其六:德败 从2004年下半边起,NEC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在品牌的再次建立上面。新的领导团队、新的品牌策略、新的终端产品,与之同步的,还是数以亿计的高额广告费。有人说央视“标王”是品牌坟墓,如此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就NEC通讯来说,在盲目树立品牌的同时,忽略的东西,似乎更多,比如自身的产品性能与产品质量等等,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在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提升的同时,美誉度与营销业绩反而明显的下滑了。用“图虚名,不诚恳”形容NEC通讯不大合理的市场战略或许不算太恰当,但谈起NEC手机,人们更了解的,或许也只是曾经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与形象大使陈好MM漂亮的脸蛋了。其七:仁败 毫无疑问,日本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移动通讯行业最为发达的区域,而作为日本国内领先的巨头,无论是三菱、松下还是NEC通讯,都犯着同样的错误:忽视海外市场,很少或是说不愿将日本国内的先进技术输出到海外市场中;对日本市场关爱有佳,但对海外市场几乎是不闻不问。这种“恤近忽远”的做法或许是处于对先进技术或专利的保护,又或许根本就是日本贯有“大国民”意识膨胀的结果,如此也必将遭至败局。其八:明败 “明败”者,处事不明也。在遭遇日系手机的多次败局后,问题多多但却苦苦支撑的NEC通讯也并未找到一条“明路”。NEC通讯似乎并不清楚,究竟什么对提升品牌形象有积极作用,而又有何种办法能够将已经Down到谷底的产品人气迅速提升。不仅选错路,更在具体实施的环节出了问题,简单的说,NEC通讯被虚假繁荣的中国手机市场结结实实的“忽悠”了一把。其九:文败 古代打仗讲究“先礼后兵”,放在国内手机市场上,如果说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谓之“武”的话,那么市场推广、公关与品牌营销则称之为“文”。NEC通讯打造的核心品牌形象“知心你我”事实上并不成功:尽管一句广告词深入人心,但并未能对提升NEC的品牌形象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而松下、三菱之后接二连三的退市谣传也使NEC通讯的公关危机不断。其十:武败 “不知兵要”是NEC通讯“武败”的显著特征。国内手机市场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枪林弹雨的战场,在这种环境下,多谋少决外加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明路,放弃了早期苦心经营的高端日系手机路线,转而跟诺基亚等厂商抢占低端市场,而这方面显然不是NEC最为擅长的。分析家认为这是NEC市场策略上的最大失败,也是NEC通讯“不知兵要”的集中体现。 NEC的黯然退市不是什么意外的事,因为从松下手机宣布退出大陆市场开始,NEC就被认为是紧随松下的“下一个”,或早或晚,只是时间问题。整体来看,NEC的退市也标志着日系手机影响力的全面衰败,上面的种种原因,也不仅仅适用于NEC一家,在已经退市的品牌中或多或少都有体现。 在日本国内,手机市场称得上是“铁板一块”,三大运营商NTT DoCoMo、KDDI以及刚刚收购日本沃达丰的Soft Bank软银才是这一行业的主导者,厂商需要做的,就是针对运营商不同系列机型的基本需求,设计、生产基本功能非常接近的手机。在这种体制下,同一系列手机的功能、规格、操作界面等都非常接近,因而厂商的自主性显然受到了不小的限制。以至于针对更多变数的海外市场,强大的日系军团却屡屡碰壁,直至败阵而归,也就不难理解了。
首页 上页 | 1 | 2 | 下页 尾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