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队初步揭开陕南三千崖墓神秘面纱(图) (2)
北京科技报
2004-05-31 09:55:35
【浏览字号选择:大 中
小】
地理结构适合凿洞。最迟在西汉晚期,崖洞砖墓已经在商洛境内出现,并沿用至东汉中期,持续构筑时间将近200年。
从结构上分析,商洛崖墓基本可以分为单室墓、双室墓、三室墓、多室墓、崖洞砖室墓和异型墓等六大类型。商洛地处秦岭南麓,境内以低山和中山为主,普遍暴露于地表且岩性软硬适宜的红砂岩、泥灰岩等地址条件,具备凿制崖墓的客观条件。
据勘察,这些崖墓绝大多数都是空穴,而且自身没有镌刻纪年或因为崖壁粗糙字迹模糊不清。仅仅在商南富水发现“元元年(前80)”、“建武中元二年(57)”、“永元年(58)”、“永元十五年中(103)”等4个有模印积年砖的崖洞砖室墓。
根据这些记录,专家推断,这4座墓的年代最早为西汉晚期,最晚的已经接近东汉中期。由此推断,最迟在西汉晚期,崖洞砖墓已经在商洛境内出现,并沿用至东汉中期,持续构筑时间将近200年。
先在岩体上凿洞,再依据其形状用砖砌筑的做法,不过是在中原一带土洞砖室墓基础上的翻新。加之地理环境支持,更多的红砂岩岩体内开凿的洞室不再需要砖石附着,而成为崖墓,因而在演变时间上,崖墓晚于土洞砖室墓。
从崖墓结构看,基本上都是以前堂后室或者以中室为中心,在两侧或单侧配置厅室和耳室,并在室内的不定处原岩凿上灶、井、池、厕所和案等附属设施。有的还直接利用崖壁凿出石棺床。
墓顶是平顶、穹隆顶、弧形和人字顶。少数墓中装饰有兽面和人面浮雕以及崖画。
专家大胆推测,神秘的商洛崖墓说不定是巴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起码也说明,巴蜀文明在这一地区找到了呼应。
商洛崖墓发现后,人们对这些崖墓的性质、功用等众说纷纭。为此,陕西省文物局和商洛市文物考古部门将石室文化遗存列为重点研究课题,并进行全面考察研究。
王昌富介绍,目前在商洛的7个县区都发现有崖墓,而且多达3000多座,显示这是一种风俗。至今没有发现遗骨的原因,他分析,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崖墓历史上曾经被盗。不过考古学家也发现了在非常陡峭的悬崖上,仍有一些保存比较完好的崖墓,最近将进行挖掘,希望能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他介绍,据考证,古代南方人,比如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巴人,比较多采用悬棺这种葬制,但是在西北非常罕见,而且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是一个崖墓存在的边缘地带和截止地带。
王昌富介绍,从墓的结构、样式来看,汉墓的身份基本可以确认,毫无疑问“应该是汉人使用的墓葬”。但是为什么采用类似于悬棺这种西南少数民族的形式呢?这问题困惑着专家们。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些不同于崖墓的崖葬遗迹。
|首 页||上一页||下一页||尾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