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天才基因制造214人 精子库后代今长成(图)(2)
伯劳特兹 天才精子库:毁誉参半的实验 本报记者向《天才工厂》的作者伯劳特兹了解了天才工厂的兴衰内幕。 诺贝尔生物奖获得者罗伯特·克拉克·格雷厄姆是一个富有的发明家,我们以塑料为材料的眼镜就是他的伟大发明。上世纪60年代,他认为美国正在面临一个巨大的灾难,那就是太多的愚蠢的人生产了太多的孩子,而聪明的人却没有孕育足够的孩子。于是“优胜基因工程”就在他的脑中形成。1980年,“胚芽选择库”在加利福尼亚州埃斯康蒂市由格雷厄姆建立。虽然有一些科学家开始愿意加入这项工程,但只有3名诺贝尔获奖者捐赠精子。 至今惟一一名公开身份的捐赠者是威廉姆·肖克利,是一名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为了让自己的宏图产生更大的影响,格雷厄姆将这个精子库的名字改为了“天才精子银行”。 伯劳特兹向本报记者介绍说,大部分的诺贝尔奖得主不愿意捐赠他们的精子,而且有一些人太老了,也会影响精子的质量。在这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之后,格雷厄姆开始说服其他的科学家、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金牌得主、医生以及商人捐赠他们的精子。伯劳特兹见过一位奥林匹克金牌得主、一名非常成功的商人、一些科学家、一名普通医生、农场主,还有不成功的教授,但这些人都不愿意向外界透露他们的身份。 从1980年到1999年,从这个“天才精子库”中培育出来的后代有214人,其中35人都与伯劳特兹认识。他们当中大多是普通人,但也有非常聪明的,其中包括一个男孩儿,还有就是林德。但是伯劳特兹还认为,现在就下定论说他们都不是天才还为时尚早。 在伯劳特兹的书中写道:“格雷厄姆曾经试图说服一些有声望的科学家加入他的行列,并且许诺说将给他们提供最先进的设备以及最完善的实验室。然而,实验室迟迟不能建起,原本想要加入的科学家们也就放弃了,这是‘天才精子库’关闭的一个原因。此外,格雷厄姆的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建精子库时他已经73岁了,没人肯相信一个73岁的老人能弄出什么名堂。” 很多科学家之所以不加入格雷厄姆的行列,是因为他们心存疑虑。“天才精子银行”在科学上似乎站不住脚,大多数天才在功成名就时已不再年轻,其精子质量自然下降,甚至有精子还带有致病基因。有不少天才在生理上有着某些疾病,有时还有精神偏执倾向。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精子库应该是帮助制造健康的孩子,而不是“创造天才”。更有人认为,格雷厄姆的这个计划只有希特勒那样的人才会去尝试。 一些普通人也认为“天才精子银行”是一个愚蠢的想法,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此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妇女,她们希望能够得到聪明男人的精子。
首页 上页 | 1 | 2 | 下页 尾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