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军事 | 汽车 | 游戏 | 科技 | 旅游 | 经济 | 娱乐 | 教育 | 投资 | 文化 | 书画 | 公益 | 城市 | 社区 | 拍客 | 视频 | 好医生 | 海外购 |
关于太湖的成因,学术界长期存在着泻湖说、堰塞湖说、构造沉降说和火山说等多种假说。近年来,太湖西南侧的圆弧地貌特征引起国内外学者对“陨石冲击坑成因说”的关注及争议。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学者们便开始了对太湖冲击坑问题的研究和探索。1993年,王尔康教授等在太湖厥山岛发现震裂锥,并于2001年报道了太湖诸岛砂岩石英中呈“人”字形的微裂隙,认为其可能是冲击压力卸载的产物。此后的多年间,虽然学者们在太湖及其周边地区岩石中找到了石英微裂隙及变形纹等重要证据,但由于这些变形特征存在多解性,太湖冲击成因的假说仍然没能得以证实,太湖形成之谜的破解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2003年10月,太湖周边湖泊——石湖实施排水清淤工程,当地陨石爱好者在石湖沉积淤泥中发现了一些含铁质的石棍、带孔似炼铁的炉渣,以及一些形状似人或动物的石头,于是先后请教多位专家学者探索究竟。然而众说纷纭,始终难以定论。
2008年初,由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等多名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这些奇石展开深入研究,并组织了多次太湖及周边地区的实地考察。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证明这些奇石是太湖冲击坑的溅射物。此外,2009年7月,太湖三山岛外水域也发现了类似的冲击坑溅射物,为确认太湖陨石冲击坑成因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据悉,随着对太湖冲击坑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太湖冲击坑的真实面貌将更加清晰地展示出来,也将为揭示太湖美丽景观的形成和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演化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