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克隆之父”被认定论文造假 黄氏向国民道歉(2)
■历程 从“民族英雄”到“科学骗子” 从2004年3月到2005年12月,黄禹锡,这位被称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首尔大学教授,经历了从民族英雄到“造假者”的大起大落。 辉煌———“国家的财富” 现年53岁的黄禹锡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在23日的调查结果披露之前,他被认为是韩国的明星科学家和民族英雄。 2004年3月,黄禹锡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6月,黄禹锡的研究小组继续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宣布成功用患者体细胞克隆出胚胎干细胞;2005年8月4日,黄禹锡的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上报告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只克隆狗斯纳皮。 韩国政府为黄禹锡提供了大约40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并授予他众多荣誉。今年6月,韩国政府授予他“首席科学家”称号,韩国外交通商部专门为他派出一名外交官,协助他处理国际事务。今年10月,韩国还专门为他的克隆研究建立了一个国家研究中心并由卢武铉总统为其举行启动仪式。韩国政府有关人员透露,韩国政府今年5月还曾经试图为他争取诺贝尔奖。韩国大韩航空公司还为他提供10年免费机票,并称呼他为“国家的财富”。 落寞———“耻辱的造假者” 2005年11月13日,黄禹锡的合作伙伴、美国匹兹堡大学干细胞专家杰拉尔德·夏腾博士宣布停止与黄禹锡合作,原因是黄禹锡的研究小组涉嫌用“不道德”手段获取人类卵子。 11月底,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电视台播出了调查类节目《PD手册》,以一系列DNA检测结果为依据,质疑黄禹锡的研究成果,称其中一些培育出来的胚胎干细胞与患者基因不吻合。 12月15日,黄禹锡合作伙伴卢圣一称黄禹锡承认发表于《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存在虚假成分,首尔大学于次日宣布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12月23日首尔大学公布调查结果,黄禹锡承认造假,曾经的民族英雄至此光环退尽。法新社评论称,23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是最严重的证据,将黄禹锡这名一度的韩国民族英雄变成了耻辱的造假者。(马晶) ■反思 韩“急功近利”文化被质疑 分析认为黄禹锡受上述文化压力 本报综合报道韩国大学一名社会学教授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黄禹锡事件体现出韩国社会文化存在“急功近利”的问题。 这名教授表示,韩国社会仍然存在尊崇“快速成功”的思想,这来自于从前韩国取得迅速发展的经验,黄禹锡事件体现了“韩国社会体系中急功近利的问题”。 美联社称,很多观察家已经将黄禹锡事件部分归罪于韩国“总是过于着急”的社会文化,这种社会文化还总是伴随着韩国人深厚的民族自尊心和急于取得国际认可的心态。 研究韩国文化的学者马歇尔·布林表示,韩国人急于争先,也急于抄近路,“高速文化”已经成为韩国社会的特征之一,“他们总是处在奔跑之中,时间被视为珍宝,争第一为大多数人推崇”,“我认为正是在‘高速文化’的压力下,黄禹锡才会通过造假加速他的研究”。 另据报道,美国著名克隆专家罗伯特·兰萨博士当地时间22日在接受韩联社电话采访时表示,黄禹锡事件不仅给国际干细胞研究者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是给整个国际科学界造成坏影响。由于黄禹锡教授一个人,把毕生精力都献给科研事业的科学家都可能遭到质疑。(百千) 黄禹锡案暴露科研管理漏洞 专家称,造假事件损害科学研究的信誉 本报讯(记者马晶)生物学博士张田勘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表示,黄禹锡事件暴露出了科研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克隆研究带来阴影。 张田勘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研究项目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目前对科学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多数国家都没有法律的强制规定,只能依靠科研人员的道德自律。而科技期刊的审稿人员很难对稿件一一进行详细审查。通过黄禹锡事件,科研管理方面存在的这一问题被推到了前台。 张田勘认为,黄禹锡所从事的克隆技术研究,在科学界本来就存在争议,黄禹锡此前被披露使用研究组成员卵子已经引发伦理风波,此次造假事件的披露将进一步损害公众对克隆技术的看法,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为尖端克隆研究带来阴影。同时,通过黄禹锡事件,暴露出的科研没有严格管理、科研人员也可造假的漏洞,对科学研究在公众中的信誉也是一大打击。
首页 上页 | 1 | 2 | 下页 尾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