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目传情说相声 揭秘中国新仿人机器人(3)
在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这部电影《人工智能》里,戴维是一个机器人,为了安慰一个因孩子发生事故而遭到沉重打击的母亲,它来到孩子母亲莫尼卡的身边,在外形上戴维与普通的孩子几乎没有任何区别,按照输入的程序,他会笑、会跳、会闹、会搞各种恶作剧,但是由于毕竟是机器,他始终不能和莫尼卡有真正的母子情感交流。 在专家的帮助下,类人机器人戴维被启动了情感程序,戴维最终从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变成了一个具备“爱”的能力,并且终身都热爱母亲的人类的孩子。 有没有感情是我们通常区别人和机器的界限,然而从许多类似的电影中,这个界限都被最终逾越,而真正在科学领域中,这个可能又是否会真的存在呢? 主持人:我们刚刚看的这部电影应该说是一部科幻片,会不会有一天这已经不再是科学幻想,真的是现实了?还有多远离这一天? 李成荣:机器人情感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同时它是一个社会伦理道德问题,这个都是需要人来控制的,必须人来控制。 主持人:像童童是属于有表情的Z机器人,这个表情是属于智商范围还是情商范围? 李成荣:实际上我们现在的表情应该是预先设置的,所以从本质来讲,还不是像人那样真正意义上的情商。 主持人: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像童童这样的有表情的机器人多吗? 李成荣: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研究的热点,研究的国家很多,比较有代表的就是日本、美国和韩国。 主持人:现在从世界范围来看,研究机器人的重点主要都集中在哪些方面? 李成荣:从技术的角度,主要就是在研究机器人的感知,包括还是听觉和视觉,只有机器人有了视觉,它才可以比较自由地行走,出去以后,它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还有一个就是控制问题,得到感知信息以后,如何通过智能的方法,机器人可以去完成它应该完成的工作。另外,目前研究比较热的就是真正的仿人型双足行走的机器人,也是一个技术问题。从这个研究机器人的种类来讲,应该说范围非常广泛,从教育机器人到娱乐机器人,再到服务机器人,以及各种各样刚才提到的特种机器人,比如说防爆,在特殊环境下管道机器人,这些都是现在研究的热点。 主持人:现在的人类能够研制出来的机器人和刚才我们电影里面看到的那种真的人工智能,有情商机器人,差距有多远? 李成荣:这个差距还是很远的。 主持人:如果是从时间上去说,能差多少年? 李成荣:这个很难说。 主持人:科学家没有过设想吗? 李成荣:没有过设想,机器人的发展,智慧和情感这方面发展,像克隆一样,受到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一些限制。 从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在美国问世以来,至今全世界已生产出大约一百万台机器人。 从外形上看,早期大多数机器人并不像人,有的甚至没有一点人的模样,这一点曾经是很多机器人爱好者最感到失望的地方。正因为这样,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人形机器人成为机器人制造历史上具有纪念碑意义的转折点。 在此之后,日本在机器人研究制造领域继续处于领跑地位,他们在2000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双足行走的机器人;在2003年他们更推出了类人美女机器人。除日本外,近年来,包括韩国、美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的类人机器人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总体趋势是,从功能到外形,机器人正在越来越接近人类的理想。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起步稍晚,1985年中国的第一台机器人在沈阳诞生,主要从事焊接工作,当时香港报纸评价这个机器人的诞生与中国航天器的研制成功一样意义重大。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机器人研究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2000年11月29日,我国第一台仿人双足机器人“先行者”在长沙首次亮相;2005年中国的第一台有表情的人形机器人童童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制成功;另外,刚刚从有关研究部门传来好消息说,就在最近我国第一台类人美女机器人也即将诞生了。 主持人:类人的美女机器人是什么样的,皮肤、样子就像人一样是吗? 李成荣:我们现在这个月将要推出的是第一代,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按照模特小姐做出来的,但是这一款第一代机器人在表情方面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简单点,第二代在今年下半年10月份左右推出来以后,重点是在行走,在表情方面,向韩国和日本这方面要靠拢。 主持人:像人类一样的美女机器人,皮肤表面摸上去是柔软的,还是像童童这样的是硬的? 李成荣:它跟童童不一样的,皮肤有比较好的触感,包括服装、发型都是可以替换的。 主持人:到时候童童小朋友就可以有一个漂亮的女同伴了,是吧? 李成荣:对,小妹妹。 主持人:童童,你喜欢想要一个小妹妹吗? 李成荣:我还小,爸爸不让我谈恋爱。 主持人:谁说让你谈恋爱了。如果说仿人型机器人到现在也是三十多年的时间,在这三十多年里面,人类对于研究仿人型机器人的热情是一直持续不断,还是说中间也经历过起伏? 李成荣:也是有一些起伏。 主持人:什么样的起伏? 李成荣:这个就是跟研究人员有关系,跟政府的支持也有关系,像我们国家,实际上也是在80年代就可以研究这个仿人型机器人,在1999年、2000年,第一款、第二款仿人型机器人就出来了,后来有两三年的停顿,这个问题在哪儿?两个原因,第一个,没有后续的经费支持;第二个,对仿人机器人有制约。到底仿人双足行走,整体成本还是很高,目前进口的像日本的八九百万,国产的也是在三四百万,像这样的机器人干什么,当然从学术研究上它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如果没有真正的市场认可和支持,它的发展肯定会中间有一些曲折。 主持人:近两年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李成荣:近两年,因为863计划在这方面,从2002年、2003年开始又有了新的支持,相比20世纪初,最近两年的发展要更快一些。 主持人:体现在哪儿? 李成荣:体现在现在像我们国家在863支持下,已经研究出双足行走机器人,这个双足行走机器人就比2000年当时研究出来的机器人,在行走速度和稳定性方面还是有了不少的提高,包括它的智能感知方面。 主持人:通常我们说,机器人最大的用处是它能去从事人类所难以去从事的工作,机器人有表情,有什么意义呢? 李成荣:只有机器人具有更多的人的特质,它和人的距离就拉近了,更加亲切了,它就可以去完成更多的工作。比如陪老年人聊天也好,或者将来家庭服务也好,有表情的机器人,服务会更好一些 主持人:机器人其实在很多领域可以代替人工做,比方说家庭保姆,或者说是接待员,会不会真的抢了人类的饭碗?
首页 上页 | 1 | 2 | 3 | 4 | 下页 尾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