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辽东神龙岛上毒蛇丛生。有人猜测位于辽东半岛附近的大连蛇岛是神龙岛的原型。
大连蛇岛不大,面积仅0.73平方公里。小岛上生存着2万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蛇类——蛇岛蝮蛇。
“蛇岛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几次海退海进,时而和大陆相连,时而分开,岛上的动物大量灭绝,慢慢地岛上能看到的,就只有善于忍饥挨饿的蝮蛇和会飞的候鸟了。”和蛇岛打了38年交道的孙立新说。
61岁的孙立新退休前是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绰号“蛇岛岛主”。
站在蛇岛上远远能看到老铁山的影子,在东北亚大陆候鸟迁徙的路线上,大连的蛇岛、老铁山地区是它们的必经之地,而候鸟正是蛇岛蝮蛇主要的食物来源,“可以说,候鸟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蛇岛蝮蛇的数量,这是一条生物链。”孙立新说。
夏天登上蛇岛,其实是很难看到蛇的,因为它除了冬眠还要夏眠。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王小平常年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从茂密的树丛中一下抓起一条一动不动趴在树枝上,身体颜色和树枝一样的蝮蛇。“你看蛇的眼睛和鼻孔间有一个洞,这个洞称为颊窝,它就像红外线探测仪,能够在十分之一秒内分辨出千分之三摄氏度的温度变化,还能判断发热物体的远近和大小。蛇的视力听力都不好,就是靠这个特殊器官来捕食的。”
王小平介绍说,蝮蛇的生存能力特别强,一年只吃“两顿饭”,春秋两季迁徙的候鸟路过蛇岛,短暂停留时,就是它们为一年补充能量的时候。
蝮蛇的这种平静生活从人类踏上岛屿后就被打破了,它们面临着各种生死考验。
民间谣传用蛇泡酒能治病,20世纪60至70年代,蛇岛因无人管理,滥捕滥猎,周边经营蛇酒生意的现象一度较为普遍。
1980年,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1982年,全岛进行了蛇岛蝮蛇种群数量调查,种群数量仅有9000余条。“蛇岛蝮蛇种群数量降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低,保护蝮蛇,迫在眉睫。”王小平说。
保护区成立后,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对蛇岛及其附近海域实施封闭式保护管理。为了保护蛇岛生态环境,他们轮流长年住在岛上。“岛主”孙立新有一年在岛上待了240多天。“现在条件比以前强多了,80年代的守岛生活又苦又寂寞!”孙立新说,晚上广播电台播放的文艺节目是当时他们唯一的娱乐。
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立平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好蛇岛蝮蛇,工作人员在岛上担当起了“守蛇人”角色。记者今年春季曾跟随工作人员到蛇岛参与蛇岛蝮蛇种群数量调查,工作人员抓住一条蛇后,用彩笔在其背部涂上颜色然后放掉,在调查表中记录这条蛇的年龄、环境、捕食、配对情况等。“要想保护好蝮蛇,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它们的数量,居住地方,生活习性。”
一条蛇一年要吃七八只鸟才能进行正常的繁衍,吃两三只只能维持生命。为了让蛇岛蝮蛇能吃饱,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守蛇人想了很多办法。“我们曾经试着在蛇岛上投放人工饲养的鸟类。还投放过小鸡,但不知道为什么蝮蛇只是咬死它们,不吃下去。后来我们担心人工喂食的方法,会改变蛇岛蝮蛇的习性,便放弃了人工喂食。”
除了管吃外,还要管喝。保护区建立初期蛇岛连口水井都没有,蝮蛇靠喝雨水或露水为生。有一年蛇岛三个月没有下雨,一万多条蝮蛇面临生命危险。守蛇人买了800多个水盆,用巡逻船一趟又一趟地从大陆运往蛇岛,几乎全岛的蛇都出洞喝水,场面之壮观令人惊叹。
“有时不光蛇喝不上水,我们也吃不上水。”孙立新回忆说,当海上风浪太大,补给运输上不来,守蛇人没有淡水吃就只能忍着,“有一次实在受不了了,就用海水煮饭,结果又咸又涩,难吃死了。”
除了在生活上照顾蝮蛇,守蛇人还要扮演医生的角色。由于蛇岛蝮蛇以吃鸟为生,进食时蛇嘴经常会被尖锐的鸟喙划伤,口腔发炎的蛇张不开嘴,进不了食,只能等死。守蛇人这时就得去抓住它们,掰开蛇嘴,涂上紫药水为它们治疗。
40年来,蛇岛蝮蛇种群数量从9000余条上升到近2万条,如何让具有较高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蛇岛蝮蛇更好更长久地生存下去?守蛇人有共同的想法:保护蝮蛇的关键在于保护鸟类,没有了候鸟,蛇岛蝮蛇便会危在旦夕。所以要维护生态平衡,守蛇护鸟一起干。
(记者:于力 蔡拥军 崔师豪)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