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基建国产软硬件全面规模化应用进程加快,加速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9月9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子)正式推出中国电子云,为政府机构、公共服务、大型集团企业等提供服务。
“中国电子十年磨剑,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网信产业链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锡明说,中国电子云作为新基建的核心要素,采用了被誉为“中国架构”的PK(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体系,从CPU到操作系统,再到数据库、整机、内存控制器等均实现自主。
自主是安全的前提
自主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安全,但毫无疑问是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电子云采用的飞腾CPU,不仅软件的每一行代码、每一条语言是自己写的,设计图纸也都是自己画的。”陈锡明说,中国的自主创新团队正在不断成熟。
“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自主、掌不掌握核心,你就看它的迭代推出速度。”陈锡明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CPU是“皇冠上的明珠”,只要掌握其核心,随着整个系统打磨得越来越“亮”,更迭的速度就会加快,近期飞腾CPU大约每半年就推出一款重要产品。
源头的自主带来更加强劲的自我完善和更迭能力,在面对攻击者不断变换的攻势时,才能从容对阵。
陈锡明举例说:“为了实现可信计算,我们的多核CPU里有一个核被‘任命’为可信核,它领头营造可信小环境。”
以可信系统“衡量”环境可信度,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唤醒”通用系统,再启动传统计算,这样的防御策略对当下越来越“潜伏化”的攻击效果显著。
在2020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的网络攻防效果(以面积方式呈现)对比中,“中国架构”成功应对9大类攻击,其防护面积是经典CPU与操作系统组合(即Intel+Linux组合)的2.5倍。
“如果我们没有自己开发CPU、操作系统,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不可能实现。”陈锡明说。
无创新不安全
安全是悬在政务数据云化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认为:“最大的矛盾在于很难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开放大数据。”尤其在政务大数据中,此类矛盾格外突出。
“根据相关管理意见,党政部门采购云计算服务,安全管理责任不变、数据归属关系不变。”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审查部门负责人贾大文表示,这意味着数据云化之后,党政部门仍旧担责,出现问题不得将责任推诿给云服务商。
如何解决政务数据突出的安全矛盾、促进政企顺畅上云?中国电子云从源头创新,加入“S-Security”立体防护的安全可信链,化解安全问题。
据统计,网络空间中80%的数据攻击自内存而来,内存也因此被视为脆弱的“阿喀琉斯之踵”。
“中国电子云防护体系在CPU和内存之间加入控制芯片,形成完全可信内存区,使得攻击无法从内存得手。”陈锡明说,研发这一芯片的澜起科技(中国电子旗下企业)是这个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者。
为了构建立体的网络安全能力,中国电子2019年战略入股奇安信,构建了专业网络人才队伍,提升漏洞挖掘的能力、情报能力、攻击渗透能力……
此外,由于源代码自主,“一事一议”的定制创新成为可能。相较于与国际系统合作修改代码难上加难的情况,中国电子的产品全部开放。“用户如果有独特的安全需求,可以共同合作开发,把不同行业的安全基因打入CPU、操作系统、内存的底层核心,有效保护数据安全。”陈锡明说。
数字城市呼之欲出
“‘吃’进你的身份证,‘吐’出一张房卡,政务数据的有效利用会让未来的酒店入住异常简单。”这是中国电子云执行总裁马劲描绘的未来数字城市一景,这个场景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酒店内部管理系统获准特定权限下,可自动调用公安局身份查验系统。
包括身份信息系统在内的政务大数据是个“大宝藏”,但此前一直没能充分利用。“前几年政府建大数据中心,大家把数据交上来,但这个模式没有走通。”马劲解释,“相关部门不知道别人拿我的数据干什么,会有顾虑。”
未来,中国电子云将创新模式,以场景驱动数据应用。“例如一个旅游场景,需要用公安的交通数据,具体到哪个数据、怎么用、什么时间用,通过设置访问的机制和权限,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实现数据开放与数据保护双向协同。”马劲说。
“政府和大企业上云必须基于信任,中国电子有一套成熟的体制机制进行管控。”陈锡明说,作为网信产业“国家队”,中国电子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于政府和各大企业,目前已与40个城市达成或开展云服务合作。
(记者 张佳星)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