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作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通过与这些新技术的融合,释放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
如何把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机遇,助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在日前召开的2020 GIS软件技术大会上,科学技术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表示,随着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地理信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当切实把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地理信息安全事关国家安全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软件产业由于高度技术壁垒和垄断特点,除了有带来商业安全隐患外,还可能直接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徐冠华指出,随着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地理信息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卫星遥感、北斗、万物互联等技术和成果在全球普及应用,我国的地理信息保密管理与共享应用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和挑战。
“GIS(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已成为敏感领域的核心支撑软件,管理着大量涉及国家地理安全的信息。”徐冠华直言,长期以来,对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重视不够,也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尤其需要注意。
基础研究是解决“卡脖子”的关键点
GIS基础软件由于研发专业性强、难度高,一直是地理信息产业的技术制高点。
“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教训,我们在一些领域受制于人,关键就在于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徐冠华说。
徐冠华指出,科学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约有90%源于基础研究和其它原始性创新。基础性研究的技术突破所带来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原始性创新,必将对中国GIS未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取得优势地位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基础性研究所形成的人才、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更是解决“卡脖子”的关键点。“‘卡脖子’问题的出现,实质上是我们知识的储备、技术的储备和人才的储备方面存在着差距。”徐冠华说。
在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下,我们必须把GIS基础软件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放在首要位置。
“关键技术的研发必须脚踏实地。”徐冠华指出,要求一个国家掌握某项产品所有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的,不现实也做不到。在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独有的核心关键技术,在某些重要产品和装备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制约局面。
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我们回顾这些年来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历史,无数事实证明,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徐冠华表示,GIS基础软件关键技术的研发必须以企业为主体,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具体来说,首先要企业自身加大研发投入。根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统计,2019年,50家地信上市企业的年研发投入总额同比增长19.2%;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总额比例较3626家沪深上市公司整体比例高出8.2个百分点,“这一点值得赞赏。”
此外,政府主管部门也要解放思想。徐冠华建议,主管部门设立的应用类科技发展专项基金项目要真正面向市场的实际需求,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特别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地信企业参与申请政府科技项目;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赵竹青)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