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刊登了由美国奥本大学国际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田汉勤领衔的国际团队的研究成果。论文指出,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氧化亚氮排放增长速度快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的所有排放情景,远高于《巴黎协定》的目标。研究人员表示,农业贡献了约70%的人为来源氧化亚氮排放,人类需要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减少氧化亚氮排放、缓解气候变暖。
该研究合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告诉《中国科学报》:“该研究历时5年,综合利用了多种数据和方法对全球各大区域21个门类的氧化亚氮收支进行了评估,估算了自1980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氧化亚氮排放量的时空变化,以及各类自然和人为排放源的贡献,是迄今为止关于氧化亚氮最为详尽的研究成果。”
研究显示,东亚、南亚、非洲和南美对全球氧化亚氮排放贡献最大。在中国、印度和美国,由化肥施用导致的排放占主导地位;而在非洲和南美,畜禽粪便制成的有机肥的排放占主导地位。
研究人员发现人类活动导致过去的30多年中全球氧化亚氮排放加速增长。田汉勤指出:“大气中氧化亚氮浓度升高的主要驱动力是农业,人类对食物以及动物饲料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增加全球氧化亚氮的排放。”此外,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中氮素增加的相互作用也促进了氧化亚氮排放的增长。
研究人员还强调了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指出精准施肥、减少化肥过量施用是最有潜力的减排措施。
论文作者认为,该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当前的氧化亚氮排放趋势与《巴黎协定》的气候控制目标背道而驰。研究合作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Robert Jackson说:“目前的排放量对应的是全球温度升高超过3摄氏度的情景,这一幅度是《巴黎协定》目标的两倍。”
尽管如此,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资深学者Wilfried Winiwarter认为氧化亚氮减排仍然是可能的。他表示:“欧洲的实践表明,优化肥料使用效率对减少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是有效的。”
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48个研究单位的学者共同合作完成了该研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都参与其中。(崔雪芹)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10月6日,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谢芳研究组题为SPIKE1 Acti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