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十三五”时期,一批“国之重器”亮相,铁基超导、量子信息、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多领域涌现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底蕴和后劲。
“更加注重原创导向,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21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把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研发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突破口,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一体化部署和全链条实施。
“十三五”时期,我国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制定《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实施《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同时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加强基础学科建设,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从2015年的71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335.6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6.9%,高于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幅。2019年,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历史上首次达到6%。
与此同时,我国部署建设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了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支持建设了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9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推动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4000余家单位、10.1万余套大型科学仪器和80多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纳入了开放共享的网络。
王志刚表示,下一步,将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摆在国家科技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改革完善项目形成机制,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为科研人员静心思考、潜心研究、全心投入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持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闯创新“无人区”。(记者陈芳、张泉)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