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期盼中,一年一度的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终于如约而至。
中国科学院院士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来了,美国工程院院士通过网络也来了……企业高层、专家教授、莘莘学子从四面八方奔赴济南,齐聚济南,参与到这场内燃机界最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中。他们带来了满腔热情,带来了真知灼见,带来了热切期盼,并期望从高规格的研讨会上得到些什么,带走些什么。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
疫情肆虐,打乱了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的既定安排。但作为主办方,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上下下,在相关政府、行业协会、创新联盟等的支持下,排除万难,最终奉献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大会。
它的不同在于:
原先,全球专家飞赴中国,坐而论道;现在,专家们热情依旧,只是换了“线下+线上”的新形式;
原先,会期一天,满满当当;但在强大的影响力下,越来越多的大牌专家希望借助平台发出声音,分享成果心得;现在,会期由一天扩展到两天,主会场之外设立多处分会场,分论坛。在此之外,一篇篇高水平的论文显示出专家学者们的积极性与活跃度……
对全球内燃机行业的专家们来说,这场高水平的国际研讨会代表了趋向和潮流,只有参与其中,才会瞄得准、看得深、望得远。
在客户满意和质量成本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机械制造业产品的可靠性与寿命不断提升,但与国外一流企业仍有差距。以国产发动机现状为例,B10大修寿命基本上接近了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国产产品却存在“大病不犯、小病不断”的问题。发动机的“三漏”问题、轮系问题、空压机问题等“小毛病”不断,虽然都不是致命故障,却极大影响了整车/整机的出勤率和客户体验,大多数国产发动机品牌也因此很难被列入世界一流品牌之列。
究其原因,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总结为两点:缺乏系统的可靠性工程思路;全供应链的可靠性管控乏力。
冠之以“内燃机可靠性技术”的国际研讨会连开九届,意义便在于此。
“我们这个研讨会偏向于技术的、专业的,主要专注可靠性,应该说这些年在内燃机可行性方面对整个行业带动作用比较明显。”潍柴相关技术负责人说。
一方面,他所在的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唯一的企业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家重点试验室的唯一研究可靠性的实验室,始终在针对行业需求,瞄准痛点发力,并斩获了丰硕成果。比如,2003年,B10发动机寿命仅为50万公里,之后可靠性持续攀升。2016年初,潍柴率先推出了B10寿命高达180万公里的柴油机。
如今,“感觉中国产品可靠性要差一些”的旧有印象早已被潍柴发动机“可靠 耐用”所取代。例证之一便是后者在海外特别是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其可靠性比当地产品要有明显优势。
另一方面,基于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公益性定位,潍柴动力早早地设立开放性课题。他们每年都有15个以上的开放课题,近五年甚至资助了近两千万,来支持相关的专家、企业,支持他们做可靠性工作研究。
此次研讨会上涌现出的众多高水平论文和研究,都是上述开放性课题的成果。
人们说,从濒临破产到成2200亿跨国集团,谭旭光用20年缔造国企潍柴逆势腾飞的奇迹。寻根究底,开放性是其成长的法宝之一。如今,谭旭光希望用开放性成就整个行业,体现出一个国企领导人的视野与格局。
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国际研讨会的组织形式上,就是参与者的范围不限,包括潍柴的不少竞争对手都会入会。更难能可贵的是,后者不仅参会,也会分享技术,报告成果,这些甚至在会议结束后通过网络或其他的方式分享给全行业。
这种胸怀,这种格局,符合了谭旭光坚持主办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的初心:“不光我们潍柴自己要做好可靠性,我们也希望,我们全行业共同在这方面来研究可靠性的提升。”
这种初心,以及围绕着初心的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努力,让潍柴走到了行业“领头雁”的位置上。
一个多月前的9月16日,赶在“秋分”之前,潍柴发布了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中国内燃机国家检测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际权威内燃机检测机构德国TüV南德意志集团将热效率达到50.26%的认证证书颁发给潍柴。
在世界内燃机工业史长河中,中国无疑是一名“后来者”。但现在,潍柴书写了新的历史,开启了中国人领跑的新时代。
某种程度上,潍柴推出的“全球首款”需求源自市场、源于客户吸取,研发却与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息息相关,与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打造的开放式平台相关。在潍柴人的努力下,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撑下,在国际研讨会的平台上,潍柴不但拿下了一个个“全球首款”,也斩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在内燃机可靠性国际研讨会举办的第九个年头上,潍柴和中国内燃机人攻克了一个个市场痛点,收获了一项项高可靠性技术,带动了整个行业走进了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最终迎来了丰收时刻。
只有深度耕耘,才会持续收获。
正如院士们所言,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办得好,办出了特色,办出了高度,整个行业都在受益于这种“平台红利”。而大家的期待则是这个研讨会继续办下去,越办越好,让人才、成果、模式都脱颖而出,为内燃机行业赢得光明的未来!(记者 王延斌)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