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迎来“第一飞”。随后记者从机场相关建设方获悉,在新机场建设工程中,一支建设“排头兵”在三标段综合管廊、暗渠、道路工程、对应范围内的配套管网及附属施工中,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创新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建筑质量。
作为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建设3条跑道和60万平方米航站楼,总机位245个,飞行区等级为4F,工程用地面积20.83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历史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项目,将于2021年将投入运营。
为又快又好地进行新机场的大口径暗渠施工,这支施工队伍成功研制国内首台深基坑大断面暗渠超长整体现浇移动筑模台车,并应用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暗渠施工,施工效率提高了80%以上。
“采用传统的定型钢模板、定型木模板建暗渠,一般需要15天左右才能完成一个节段(18米)的结构施工,而使用新设备移动模筑台车,可将时间缩短至2天半到3天。”中铁八局天府机场市政项目部技术人员雷雨川说,利用自主研制的移动筑模台车最快时仅用1天半时间即可完成施工任务,不仅大大缩短了工期,而且利于混凝土成型。
此外,被称作机场项目的“血管”和“神经”,是稳定机场运行的地下“生命线”的综合管廊工程肩负了机场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电力电缆线等地下管线布设任务。它将地下的通讯、电力、给水、中水等多种管线集于一体,相当于一个“地下公寓”。
“管廊设计为单层矩形两仓布局,最大结构尺寸为7.8米宽、4.95米高,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球门叠在一起的大小。”雷雨川介绍,综合管廊结构设计年限为100年,在该工程中,为了模板的整体加固和管廊防水性能更佳,施工队引入了新型高分子模板技术,大大提高了模板的质量、强度等各项物理学性能。
同时,为了能够实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施工队还设置了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通过建立动态的维护系统,引用机器人技术,对复杂的管线进行智能化动态巡检,无论是前期建设,还是后期管理维护都将更便捷。(江雪丽 记者 盛利)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