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乌鲁木齐市220千伏三宫变电站110千伏电力地下管廊内,一台投影仪大小的白色机器人正沿贯穿整个管廊上方的轨道行进,红外测温、摄像头两只“眼睛”记录着周围的环境和设备运行变化。这是新疆首个地下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经过3天的运行,已满足“上岗”条件。
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电缆运检班工作负责人周书强介绍,以往每隔15天需投入2-3名电力人员对管廊电力线路进行巡检,人工巡检耗时费力,且在密闭空间内持续作业时,人员存在火灾、气体中毒等安全风险。
该智能巡检机器人采用轨道式结构,搭载可见光、红外摄像头,气体、温湿度外部传感器,通过管廊内无线信号为后方处理系统提供原始数据,全面覆盖视频监控、红外热成像、环境监测、自主充电、语音对讲等12项功能,能够实现对故障及时预警、灾害及时发现。
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对管廊内敷设的7回110千伏电力线路,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巡视,让巡视周期提升为每天2次,由原来的人工5小时全面巡检一次转变为12分钟一次,效率提升25倍。
“管廊内如果发生线路故障,将影响到7座变电站正常运行及上万户居民用电,还将导致数千万元损失。有了人工智能巡检机器人,地下管廊电力线路运检模式实现了从‘事后检修’到‘事前诊断’的本质变革。”周书强说。
机器人作为智慧电力建设的“主角”,实现了地下管廊和电力线路状态的实时感知、自主预警和智能处置,与单纯依靠人力的传统模式相比,不仅能够胜任危险系数高、劳动强度大的电缆廊道巡检、电缆维护等工作,还能成为潜在问题发现者,为管廊电力线路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王毅 肖雨婷 宋德义 记者 朱彤)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