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 人脸识别数据安全要求》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人脸识别野蛮生长、隐患频现的当下,大家对即将出台的“国标”寄予了很大期待。
从具体内容看,“国标”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人脸识别的应用划清了界限:强调“明示同意”原则,收集人脸数据不能再悄无声息地进行;坚持“非必要不使用”,只有在其他方式的安全性或便捷性显著低于人脸识别的情况下,方可开展;设立“资质门槛”,只允许数据安全防护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过关的开发商涉足……总的来说,拟出台的“国标”,传递了“强监管”的鲜明信号。
有人说,人脸识别是伟大的技术进步,相关产业这些年的发展也确实如雨后春笋一般。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相关方面的布局,以及疫情的客观助力,都为产业扩张按下了加速键。有机构预测,到2024年,中国相关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成为全球之最。但着眼现实,有商家以此识别和标记消费者,将对方变成“待割的韭菜”;有公司以此监控和分析员工行为,极尽压榨剩余价值之能事……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以透支人们隐私和尊严的方式,换取技术的狂飙突进。防止产业风口,成为乱象滋生的法治飞地,完善制度、严格监管,势在必行。
“国标”将出,人脸识别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始,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法治的四梁八柱架起之后,具体的执行方案如何跟上?特别是人脸识别具有非接触性、高隐蔽性等特点,怎样才能让人更容易发现自己被侵权,同时承受得起主张权利的成本?更要看到,这一领域目前正吸引着资本的积极进入。小小摄像头背后,有着不同利益的博弈,如何避免资本绑架公义,是一个需要时刻谨记的问题。
技术是中性的,一项新技术究竟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还是“潘多拉的魔盒”,根本上取决于使用技术的人,更进一步说,取决于这个人的价值观。坚持科技向善,及时将价值伦理上升为法律规范,我们才能趋利避害,安心享受人脸识别带给社会的安全和便捷。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