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的第二期“专利沙龙”上获悉,该院成功转化专利25项,签约项目涵盖肝外科、心内科、内镜中心和内分泌科等学科领域,均为该院相关科室专家团队的创新发明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代表医院与专利受让企业进行签约。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力度日益增强。高校与附属研究型医院是我国现有医疗体系的核心,也是科技创新工作的最大平台之一。
樊嘉表示,该院一直鼓励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明创造,做一名“既懂临床、又懂科研”的“研究型医生”,掌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创新技术,通过科研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救助更多病人。
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是研究型医院发挥创新力的宝贵资源和核心要素。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教授介绍,为提高年轻医生和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助推临床创新“最初一公里”,该院科研处于2009年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今年,为进一步促进科研创新成果尽快达成产学研合作,中山医院对创新基金进行全新改版,根据发明成果处于产品化的不同阶段进行资助,分为孵化、培育、助推三个类别,以帮助发明人更好地打造创新样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33个项目获得本次创新基金资助,包括“一种预测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反应和术后生存的免疫基因预测模型及微阵列芯片试剂盒”“应用于肺腺癌细胞亚群的一组qRT-PCR内参基因及其应用”“FXR激动剂在制备抑制高分化脂肪肉瘤去分化相关药物中的研究”等。
此外,本次专利沙龙还设有“创新基金”擂台赛,项目申请人就各自领域的创新发明展开唇枪舌剑,争取资金资助;并遴选优秀项目举行 “金点子全网播”,让医务人员将自己在医教研一线奋战过程中诞生的“金点子”通过网络平台广为展示。(作者:张思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