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国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启动大会在京召开。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宣读了《成立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公约》批准书。SKA天文台国际组织总干事、理事会主席和南非高等教育和科学创新部部长以录制视频形式对中国成为SKA天文台成员表示祝贺。
会议通报了中国参与SKA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并发布了《中国SKA白皮书》,介绍了中国参与SKA的发展理念和实践,以及做好SKA履约工作的政策举措。
据悉,SKA是由大量小单元天线构成绵延至上千公里的综合孔径阵列,集大视场、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宽频率范围等卓越性能于一身,其科学研究目标包括第一代天体如何形成、星系形成与演化、暗能量性质、宇宙磁场、引力本质、生命分子与地外文明等。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任何一个问题的突破,都将是自然科学的重大变革。其革命性设计也意味着难以想象的超大信息量和数据量,颠覆了射电天文学的传统研究手段,给射电天文学创新研究带来全新理念。
记者了解到,2021年初,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成立并开始正式运行,其总部设在英国,望远镜台址位于澳大利亚和南非。2021年7月,SKA天文台启动望远镜建设工作,SKA正式步入建设阶段。
作为SKA的发起者、倡导者、研制者,中国是SKA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9年3月,科技部代表中国政府在意大利罗马签署《成立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加入SKA第一阶段,与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南非、英国等国家共同成为SKA天文台国际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同期,国务院批准科技部设立SKA专项。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公约》,习近平主席签署了批准书。根据《公约》,自2021年6月26日起我国正式成为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成员国,中国参与SKA进入全新阶段。
据介绍,自2013年起,中国与十余个国家的优势科研单位组建国际工作包联盟,共同参与SKA建设准备阶段设计研发工作。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我国部分研发团队实现了技术上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2017年成功当选反射面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主席,同时参与了低频孔径阵列、信号与数据传输、科学数据处理等国际工作包的研发工作。
基于国际上对于SKA未来科学研究方向的布局,结合国内射电天文领域研究基础,国内逐步确立了中国SKA“2+1”科学目标,选定“利用中性氢探测宇宙黎明和再电离、通过脉冲星探测引力波及精确检验广义相对论”为重点方向,其他优势领域为特色方向,并于2020年启动了SKA专项首批7个国内配套研发项目。
中国SKA首席科学家武向平院士介绍,中国射电天文学的战略是,国内是立足单口径FAST,国际则是参与干涉阵列SKA。而SKA1( SKA第一阶段)的首要科学目标是揭示宇宙中诞生的第一批发光天体,以及脉冲星搜寻和引力理论检验。
武向平说,SKA1将带来革命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但如今,中国SKA科学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把观测数据转化为科学发现。
王志刚表示,SKA天文台公约批准书代表了中国对参与SKA国际大科学工程作出的最高承诺,中国将做好参与SKA的各项履约工作,与各成员国一道共商共建SKA。他强调,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已成为世界科技创新领域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和提升本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台,我国积极参与了包括SKA在内的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王志刚指出,我们要充分把握参与SKA的绝佳机会,不断提升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能力,积累国际大科学工作管理经验,并与国际科学界同行加强交流合作,努力在国际重大科技议题和规则的倡导、推动和制定等方面多做高水平的工作,为推动国际社会科技创新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记者 刘垠)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