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由中铁十四局和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联合打造的海底隧道大直径盾构机在湖南长沙下线。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日前表示,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此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了《关于推动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机械工业率先开启了“两化”攻坚战。
实现“点”上的突破
目前,我国机械工业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规模总量持续增长,稳居世界前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主要短板就是产业基础能力薄弱,产业链价值链水平在全球处在中低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坦言。
对此,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优势,主要从“点、线、面、系统”四个方向着力提升水平。要实现“点”上的突破,力争实现一批重要标志性基础产品和技术取得工程化产业化突破。
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意见》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具体任务,一是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结合重大工程、重大装备及国民经济重点产业主机配套亟需,引导行业重点企业加大补齐核心基础零部件短板力度;二是健全产业基础支撑体系,继续推动完善机械工业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在行业基础性原创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等。
汽车产业已积极开展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攻关与应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介绍,中汽协组织分会鼓励核心企业使用自主品牌核心基础零部件,推动核心基础零部件在汽车零部件总成中的应用,供需协同开发,实现制造能力和关键工艺共同突破。
王瑞祥表示,机械工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做好补齐短板、锻造长板的总体谋划,设计和实施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形成产学研用相互协调的攻关机制,充分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
增强“线”上的韧性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介绍,随着产业链水平提升,国内工程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一大批自主研发的重大工程机械技术装备基本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我国工程机械自给率从“十五”期末的82.7%提高到2011年的88.5%,2020年达到96%以上。
进入了“跟跑”“并跑”“领跑”并重时期的工程机械,是机械工业的“优秀生”。但由于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目前机械工业大多数细分行业仍然面临产业链脆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确保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关键时候“不掉链”,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王瑞祥表示,机械工业要积极探索以链式方案解决短板问题。一方面,要推动中小企业朝着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链信息、资源、设计、生产共享,实现稳链、固链、优链。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生产制造为主线,围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聚焦产业间空白地带、瓶颈问题和“卡脖子”环节,加强协同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链式突破。
增强产业链“线”上的韧性,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也要打造好新兴产业链。田玉龙提出,要加强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布局,用好产业规模优势,保持和增强在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领域的产业链竞争力,加快前瞻性布局,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进行新兴产业链布局。这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引导和扶持地方结合各自的特色和区域战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加快“面”上的升级
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不过,我国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
例如,车用芯片、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系统技术相对滞后,环境感知存在技术瓶颈,制约了汽车产业发展;一些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抗氢脆金属材料等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堵点。
“要着力加快‘面’上的升级,把握好数字化发展、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机遇。”田玉龙提出,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动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数据驱动新模式,加快数字经济在工业领域的深化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水平。同时,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分行业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
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已成为机械工业的重要任务。《意见》提出,要持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工程。
对此,王瑞祥也表示,要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深化应用,加快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围绕“双碳”达标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的链式创新机制,保持持续升级和良性迭代,提高对未来产业和技术的应对能力,确保机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
培育“系统”的优势
机械工业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发展、体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领域。要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基础能力弱、产业链水平低的问题,需要机械工业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形成系统优势。
“要树立产业链思维,在‘两化’攻坚中,高度关心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王瑞祥表示,要积极运用国家政策和行业服务平台,构建主配携手、上中下游联动的产业生态圈,激发中小企业活力。
他表示,要通过骨干企业产品辐射、技术示范、知识输出、市场应用等核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和能力提升工程。同时,要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深度培育,发挥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培养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强链补链优链中发挥支撑作用。
田玉龙也提出,在培育“系统”优势上,重点是抓好生态建设,使各项政策形成链条,使技术、产业优势通过政策环境来保障,形成良好生态系统,使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他还强调,要继续加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合作,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利用,加强产业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探索“双循环”发展模式。构筑一个互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分工合作体系,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至关重要。(记者 刘 瑾)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