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12月2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核心研发基地(以下简称“核心研发基地”)施工现场。目前项目主体施工已全部完成,预计明年上半年全面竣工。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孙际宾表示,核心研发基地投入使用后,将有更多项目在这里进行底层基础研发和成果转化,同时将得到合成生物领域全产业链条的赋能和技术支撑。
“三平台”“四中心”为全产业链条赋能
据介绍,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是合成生物技术领域集核心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培育、资本运营四位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总投资近20亿元的核心研发基地是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的“大本营”“根据地”,助力我国抢占生物科技领域制高点。核心研发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7.7万平方米,包括研发实验区、综合管理区、创新孵化区、配套服务区四大功能模块。
“从科学技术的原创到关键产业技术的突破,再到产业的孵化、培育以及规模化生产,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力的链条赋能和提供核心支撑。”孙际宾介绍,因此核心研发基地重点布局建设了“三平台”,即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孵化转化与服务平台;“四中心”,即创新创业中心、国际联合中心、知识产权中心、科教融合中心。
其中科技基础设施平台融合人工智能与生物工程,建立合成生物的设计、构建、测试的自动化工作站,形成国际先进的合成生物定制能力;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功能实验室、平台实验室、网络实验室,以企业化研发模式组织实施面向产业的前沿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合成生物工具的定制化服务;孵化转化与服务平台建设合成生物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孵化条件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与产业化示范。
打造国际尖端的生物科技研发平台
研发实验区是项目的核心功能区,创造性地采用模块化布局的设计手段,使实验平台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将实验操作、数据整理、办公研讨等功能融于一身,形成多连纵横的“cell细胞单元”结构,组合形成研发实验的“cluster种群单元”,以适应不同规模团队的研发需求。
“项目是国内首个采用‘空腔+搭接+现浇’叠合结构体系的大型装配式公建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天津临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开发部部长何亚东介绍,该结构体系充分结合了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的特点,有效优化施工工艺、提升施工质量,该项工艺的实践将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创新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和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在核心功能区内,我们引入了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比如机器人工作站,把生物工程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信息领域与自动化方面最新技术,把合成生物的设计创建和应用效率提高了100倍。”孙际宾说,同时也把科学家们从粗放式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插上科技的翅膀,使他们的科学思想得到更好的体现。
据悉,核心研发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加快引进相关领域科研团队和企业,打造国际尖端的生物科技研发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为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