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瞄准生物育种等八个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标表示,试点跟踪监测发现,种植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对昆虫及土壤动物群落均无不良影响,种植转基因玉米还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促进了生态环境安全。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使用同一种低残留除草剂,能够解决大豆玉米田使用不同除草剂互相影响的问题,有利于进行大豆玉米间作和轮作,实现高效生产。
转基因作物是现代种业重要方向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谢道昕介绍,转基因作物自1996年首次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种植面积由最初的2550万亩增加到28.6亿亩,作物种类已由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4种扩展到马铃薯、苜蓿、茄子、甘蔗、苹果等32种。目前,全球商业化应用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和地区达71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表示,现代种业已进入“常规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信息化育种”的4.0时代,“一个基因一个产业”已经成为现实。抗虫、耐除草剂、抗旱等性状的应用提升了转基因玉米、大豆等作物在成本、价格、品质方面的竞争力。
“基因资源争夺日益激烈,世界各国和跨国公司加大力度开展基因功能及基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发展新型生物育种技术,争夺知识产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曹晓风说。
据了解,当前转基因产品已从单一的抗虫、耐除草剂向复合性状拓展,新型转基因作物兼抗多种害虫、耐受多种除草剂,部分还具有抗旱、品质改良、高产高效等性状。美国已经批准了聚合10种新型基因的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快速生长三文鱼商业化应用。
全球未发生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晓光表示,转基因技术1989年开始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目前广泛使用的啤酒酵母、食品添加剂、食品酶制剂等,很多是转基因技术生产的。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累计种植转基因作物超过400亿亩,几十亿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产品,没有发生过1例经过科学证实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食品中含有的很少一点点外源基因和蛋白质,与各种食物中含有的大量基因和蛋白质一样,都会在人的胃肠道被消化分解吸收或排泄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说,转基因食品不会随着摄入量增加在体内积累,没有产生长期影响的物质基础,更不会改变人类基因和影响后代。转基因抗虫作物中的“抗虫蛋白”只对特定害虫起作用,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降解,不会发挥作用。转基因饲料已在全球应用20余年,饲喂几百亿只鸡,繁衍了20至40代,没有发现安全性问题。转基因致癌、转基因导致不孕不育等均为谣言。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夏晴说,转基因食品长期食用的安全评价早已开展,多国的科学家们不仅采用最常见的模式动物小鼠进行过长期多代喂养试验,采用更大型的哺乳动物猪进行过长期2代喂养试验,还采用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模型实验猴开展了长期2代喂养试验,均没有发现转基因产品安全性问题。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表示,我国遵循国际公认的、权威的安全评价标准与规范,借鉴了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做法,注重我国国情农情,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我国按照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安全证书5个阶段进行安全评价,在任何一个阶段发现任何一个对健康和环境不安全的问题后都会立即终止。
我国转基因育种形成自主创新格局
专家们表示,在国家相关科技计划支持下,我国转基因育种形成了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的创新格局,产业化应用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说,我国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作物新品种。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99%以上,转基因番木瓜在南部沿海省区产业化种植,有效遏制了环斑病毒对产业的毁灭性危害。
据了解,2019年、2020年,农业农村部相继批准了7个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和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的安全证书。我国自主研发的耐除草剂大豆获准在阿根廷商业化种植,抗虫大豆、抗旱玉米、抗虫水稻、抗旱小麦、抗蓝耳病猪等已形成梯次储备。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2021年12月23日,第五届全球青年创新大会(Global Youth Innovation Conference ,GYIC)在京成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