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既不是政府单位和企业,也不像高校和科研院所,这类“四不像”机构集聚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于一体,并有一个高端大气的名字:新型研发机构。在山东,诸如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一批标杆型新型研发机构成长起来。
山东产研院供图
1月23日,山东“两会”期间,致公党山东省委员会提交“关于推进我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在指出上述成绩的同时,透露出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9年9月份,科技部印发《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由此推动各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走向高潮。在山东,当地先后印发多个文件,制定专门支持措施,培育了一批标杆型新型研发机构,带动全省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超过300家。
科技日报记者对上述“标杆”并不陌生。以山东产研院为例,在两年时间里,该院交出的成绩单可谓漂亮:220个高科技项目落地,带动社会总投资超过380亿元,建设各类研发机构66家,创立高技术企业124家,凝聚高水平创新团队76个、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近2000人。
不过,在标杆之外,山东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致公党山东省委员会的上述建议指出了三个问题,即新建研发机构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研发人员特别是高端人才数量不足,在投入产出率上还需要加强;新型研发机构的参与主体多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用户等主体参与程度不高;多数机构以财政资金投入和企业自行融资为主,亟待建立多元化投入模式。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致公党山东省委员会建议成立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专门委员会,推进精细化服务,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同时,该建议希望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的不同属性,实施分类认定和差异化指导的新型管理模式,既要宽容失败,又要“有进有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不断拓宽新型研发机构投融资渠道;建立会商机制,各个新型研发机构多交流,多合作,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多主体、多要素协同联动,推进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