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李维轩 高晓华
隆冬时节,大田里的冬小麦正在冬眠,但在甘肃省平凉市,却有冬小麦正在抽穗“扬花”。1月19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创新育种实验室里看到,这里的冬小麦确实进入了“扬花”期。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记者了解到,为了全面打赢种业翻身仗,服务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近几年,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先后建成了土壤农化分析室、作物生理生化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快速育种实验室,开展了冬小麦、小杂粮、蔬菜等不同作物快速加代实验研究,为优异种质资源和良种培育开辟了新途径。
每天一上班,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科副科长、副研究员郑琪就走进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创新育种实验室,查看他种植的冬小麦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我是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工作的,利用这个快速育种实验室,可以把小麦育种年限从10到12年缩短到2到3年的时间,大大提高育种效率。”郑琪说。
郑琪主要从事平凉冬小麦育种工作,但是一年一熟的冬小麦生长速度严重制约了他的实验进度。然而,农科院新建的作物种质资源与创新育种实验室,却大大提高了他的实验效率。眼下正是三九寒天,但在这个实验室里,郑琪培育的冬小麦已经进入了“扬花”期。
“在我们这个实验室里,冬小麦已经开始抽穗‘扬花’,利用这种快速繁育技术,我们可以在室内实现小麦一年四到六代快速繁殖。”郑琪说,“这个发出蓝光的灯管是专利产品,光谱非常全,模仿了自然光照,给冬小麦的生长提供了非常好的光照条件。”
郑琪说,常规杂交育种从亲本杂交到新品种审定,至少需要繁殖10-12个世代,导致作物育种的过程相当漫长。
随着我国人口增多、耕地面积减少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对作物育种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缩短作物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成为作物育种技术进步的大趋势。
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扎实推进现代化高科技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基地及实验室建设,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难题,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借助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组建起了自己的科研攻关团队,建成了甘肃省内首家农作物快速育种实验室,并于2021年11月29日投入使用。
“实验室的核心技术是农作物快速加代育种技术,延长光照时间,缩短长日照(品种)作物的繁殖周期,有效解决传统育种技术中五大关键技术难题。”忙着记录的郑琪向记者介绍,“小麦快速育种技术大幅度缩短了品种选育年限,可以在室内不受时空限制,快速地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定向改良品种,在较短时间内选育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高产抗病新品种。”
在作物组织培养室,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王田完成了一直想做但受条件限制而没有完成的实验。王田说,平时在大田里需要两到三年才能得出的浓度结论,在实验室里三到五个月就可以得到结果。
“大田里影响的因素太多了,没有办法能直观地反映出来。在实验室可以经过精细控制,把各种因素都排除掉,再通过实验室和大田相结合,达到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的目的。”王田说。
据了解,2021年,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实施科研项目37项,承担冬小麦、冬油菜、胡麻、高粱、大豆6种作物的国家、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5项,试验示范新品种(系)326个365亩。5个项目通过市级验收,1个冬小麦新品种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制定颁布省级地方标准2项,登记科技成果7项,申请新型实用专利3项。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产业兴市这一大局和农业科技创新这一主线,紧盯红牛、苹果、蔬菜产业链发展和种业振兴,为平凉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的贡献。”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曹斌表示。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2022年,在8 5代和8 6代线生产的电视面板占比将减少到60%,而30%以上的电视面板将由10代线和10 5代线生产。
核心卖点:专业游戏性能:至高搭载12代酷睿i9-12900H+RTX3060 140W满功耗 3070 Ti 150W满功耗 30...
MySmartPrice刚刚分享了Sudhanshu的新爆料,展示了传说中的MotoEdge30Pro智能机的渲染图。传闻称该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