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吴敏 李晓霞 蒋梦娣
甘肃省瓜州县亨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自身食用菌产业基础,借助戈壁农业智慧物联网,打造智慧车间,智能化、高效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食用菌种植。春节,合作社的各类食用菌热销上市,记者去见识了一番合作社的“智能菌菇房”。
走进亨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全自动恒温储菇车间,记者发现,菌棒的摆放并不像常见的食用菌温棚里的地栽,而是整齐的床架式立体摆放。
“一般温棚里都是贴地一层层叠加起来的,我们这个全自动恒温储菇车间用的是立体栽培,能有效利用空间,增加菌袋摆放量,一个车间的菌袋摆放量在7000多袋。”王长礼介绍说。
王长礼是瓜州县亨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这些年,他在食用菌种植过程中,逐渐用“科技”和“信息”两把金钥匙,叩开了致富的大门,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菇王”。
在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路上,王长礼不断思索着如何在高效上有所突破。2021年,瓜州县亨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政府扶持资金,投资800余万元,新建全自动恒温储菇车间,将传统的地栽式种植变为床架立体栽培,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菌种的质量,延长了出菇周期,产量增加了20%。
“我们这个车间是用了物联网智慧管理系统,菇房里面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监测数据,还有光照强度,都在手机或者电脑上可以实时看到,也可以实时进行操控操作,实现智慧管理。”王长礼说。
王长礼告诉记者,2021年合作社还修建了无菌实验室,组建起了专业研发团队,培育出了适宜当地及周边县市种植的食用菌菌种。
“这个无菌实验室修好以后,我们做菌种就比较方便,安全性高,无菌程度高,做出来的菌种产品合格率也高,活性好、质量好。而且,由我们自己的研发团队来培育的话会节省不少成本,就拿我们羊肚菌菌种来说,比以前的每亩地的成本降了1800多块钱。”说起这些王长礼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物联网智慧管理系统的引进,可以实现食用菌种“全年循环生产”模式,提升生产效益,为合作社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在恒温培养车间,王长礼向记者介绍了经过高温灭菌、无菌接种、恒温培养的订单菌种。
“我们这个菌种都是先有订单,按照订单进行培育。主要销往玉门、金塔等周边县市,最远可以销售到天祝县那边。今年我们自己种了36棚,加上销售出去的菌种,种植量达到了70多棚。”瓜州县亨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长礼说。
搭乘“科技+物联网”的快车,瓜州县亨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可生产食用菌棒 20万袋,全年工厂化生产平菇、木耳、羊肚菌等鲜菇30余万斤,销售周期也从3个月延长到了5个月,收入达到了100万元。合作社还与251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年每户都有可观的分红。
“我们计划打造食用菌智慧种植示范基地,实现菌菇不同生长阶段的不间断检测,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生产。同时,还要拓展深加工与营销方式,健全食用菌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农户参与、分工合作的发展模式,把食用菌产业做强、做优。”王长礼说。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