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强调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构建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治理体系,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工作要点》从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持续巩固提升网络帮扶成效、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拓展数字惠民服务空间、加快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10个方面部署了30项重点任务,推动数字乡村中国建设。
从会种到“慧”种,加速农业数字化转型
在“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方面,《工作要点》提出了“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并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加强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上云用数赋智’。”
作为全国物联网大数据综合计算服务平台的排头兵,C-Life积极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速度,针对农业生产种植打造数字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覆盖农业产业链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全面打通农业“产供销”数据链,搭建农业全产业链生态平台,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农业高地。
图:C-Life为广西柳城打造的数字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种植有大脑,提供保姆式服务
过去,传统农业种植主要依靠人力和人的经验,为推动现代农业走向大数据精准化农业,C-Life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和生长环境影响因素,打造农作物的最佳生长环境的知识图谱,通过机器学习,把农业人的种植经验转化为数字模型,让系统数据计算代替人的大脑,指导种植生产、农事作业,建立农作物的生长模型,为农作物的推广应用、生产指导、教学研究,提供标准化的种植模型。
图:C-Life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种植管理可对农作物进行精准管理和最优化控制
同时,构建覆盖农作物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种植管理系统,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实时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环境数据、农作物生长数据等汇集到C-Life数字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的精准管理和最优化控制。
生长有智慧,全程精准监控
为了实现让农事作业不再凭经验判断,而是采用更准确的监测数据进行指导,C-Life还形成了田间“四情”监控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等服务,通过自研的微型气象仪、土壤检测仪、水肥一体机等智能设备,将农业种植中的各种影响因子数据化、可视化、信息化,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及环境变化情况。
图:C-Life安装在田间的物联网虫情测报仪可实时进行病虫害监测预警
对于病虫害管理,通过安装的相关物联网智能设备和自研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可对害虫数据进行采集、拍照,并将数据回传至C-Life数字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农户不用下田,远程即可实时查看虫情信息与作物生长状况,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以减少虫害影响、提高作物品质、保障粮食产量。
销售可追溯,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为了帮助农户把农产品卖出更好的价格,卖出更多的销量,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与标准化,C-Life还致力于创建自主品牌配套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农产品品质分级系统、电商交易系统,不仅能帮助农户开辟网络销售渠道,拓宽销售空间,同时还能利用区块链等技术进行溯源管理,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为农产品的销售流通和消费者放心购买提供重要支持。
“1+4+3+N”模式,全面助推数字乡村建设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跑出“加速度”,需要科技创新力量的支撑,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除了在数字农业领域的耕耘和实践,C-Life凭借多年来对乡村产业数字化的探索,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以“1+4+3+N”的创新模式进行数字乡村部署,全面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其中:
“1”指一个数字乡村政产民大数据中心,面向政府、产业、民生、农村不同群体提供不同功能的大数据运营管理服务;“4”指覆盖人、田、村、政的四个数字乡村云平台,包括:新农人大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美丽乡村大数据服务平台、数字政务服务平台;“3”指三大运营服务体系,分别是乡村治理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产业运营服务体系;“N”指在“人、田、村、政”四个场景下,建设N个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系统。
“1+4+3+N”模式,是全国少有的将三农全面打通,真正实现三农归一、三农统一、三产融合发展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
图:C-Life赋能广西恭城打造数字生态乡村
目前,C-Life的“1+4+3+N”数字乡村创新模式已经在广西恭城、河南临颍等多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先行落地实践,有效带动当地企业、农户和村集体实现增产增收、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未来可期。作为数字乡村建设背后的服务支撑者,C-Life将继续发挥在大数据、新计算、全服务方面的优势能力,用更好的技术和服务为数字乡村添翼赋能,打造数字乡村新模式、新路径,持续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