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对机载吊舱重要性的普遍认识,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其研制工作,竞相推进机载吊舱的迭代式更新、系列化发展。
【资料图】
在机载瞄准吊舱研制与使用方面,美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各有侧重。美空军采用的是“狙击手”高级瞄准吊舱,美海军选择的是高级瞄准前视红外吊舱,美海军陆战队则钟情“莱特宁”高级瞄准吊舱。其中,“狙击手”是当前美军使用最广泛的机载吊舱。“狙击手”XR吊舱具备远程目标探测、识别和连续稳定监视能力,同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于是,“军团”专用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吊舱问世。据称,“军团”吊舱可为第四代战机赋能,使其具备远距离被动探测与攻击第五代隐身战机的能力。
美军电子干扰吊舱以ALQ-99最具代表性。它常被“咆哮者”电子战机“组团”使用,可对目标实施全频段探测与干扰。但它的定向多目标干扰能力、对雷达的远距离副瓣干扰能力相对不足,因此美军正在推进“下一代干扰机”的研发与部署。
“游隼”吊舱是俄罗斯乌拉尔光学机械厂推出的产品。现在,一些苏-30MKK战斗机还挂载着“游隼”-E前视红外/激光目标指示吊舱。但苏-34战斗轰炸机已开始安装新型通用多功能侦察吊舱,包括光电、雷达和信号侦察吊舱等。其中,光电侦察吊舱用来配合使用空对地红外/电视制导武器;雷达侦察吊舱用来引导雷达制导的空对地武器、反舰导弹执行打击任务,同时具备反辐射攻击能力;信号侦察吊舱融合了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技术,能在较大范围内侦测到雷达、通信信号。
俄罗斯的机载电子战系统以“希比内”最具代表性,它集电子侦察、预警、干扰功能于一身,可以欺骗干扰敌方探测平台或者导弹,精确测定敌方雷达方位,为反辐射导弹提供目标指示。如今,苏-34、苏-35S等战机已安装“希比内”-M电子战系统。
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研制的“莱特宁”吊舱是用于瞄准与监视的光电红外传感器系统。近年来,其新型号因采用高分辨率传感器与功能强大的处理器而备受关注。
去年底,拉斐尔公司研发出第三代侦察吊舱。这一最新版本的轻型侦察吊舱,可通过宽带数据链与地面数据开发站联通,采用增强型传感器套件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时“提纯”数据、提供情报支持。
该国IAI公司研制的机载电子战自卫吊舱ELL-8222SB基于有源电扫阵列技术,能够对抗雷达制导武器。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电子战系统,包括自卫吊舱、防区外干扰器等。
法国泰雷兹集团研制生产出“达摩克利斯”瞄准吊舱、多功能瞄准吊舱TALIOS等多款产品。TALIOS作为“达摩克利斯”的高级替代品,通过安装远程摄像机、升级红外传感器等,具备了大范围搜索、自动识别、捕获与跟踪动态目标能力;它所提供的机舱维护模式,可以帮助飞行员掌握战机运行状况,及时进行预测性维护。
近年来,泰雷兹集团还向英国国防部提供了适合多种飞机安装的多功能被动威胁告警系统,以帮助其所搭载的空中平台有效应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威胁,进一步提升生存能力。
土耳其阿斯兰公司研发的ASELPOD光电瞄准吊舱,采用高分辨率的第三代前视红外传感器和双波长激光照射器,集成了惯性测量装置和精确导航系统,既可执行攻击目标指示任务,也可作为侦察、监视和低空飞行导航吊舱使用。该吊舱探测距离较远,能自动跟踪多个目标,并为制导弹药提供精确的目标位置信息。未来,该光电瞄准吊舱有可能加装数据链,实现与地面站的直接通联。
其他一些国家也在纷纷行动。例如,德国亨索尔特公司研发的“Kalaetron Attack”干扰系统,融合集成了人工智能、有源相控阵等技术,具备较强的电子防御能力;英国航天系统公司推出的多功能“风暴”电子战模块,旨在为机载平台提供更先进的进攻和防御电子战能力;瑞典萨伯防务集团研制的新型电子对抗BOH自卫吊舱,外形酷似导弹,能对抗红外制导武器弹药的威胁。
莫道吊舱小,舱内乾坤大。作为战机“最贵的配件”和“OODA”的关键环节,机载吊舱已经嵌入作战全领域、全流程,在战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图为土耳其军队列装的ASELPOD光电瞄准吊舱。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