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科技 > 快讯 >

智源研究院张宏江:科学家和创业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等号

智源研究院张宏江:科学家和创业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等号
2022-08-05 15:56:28 来源:财讯网

作为一家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科研机构,智源研究院在聚焦前沿创新的同时,也积极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立三年来,支持了瑞莱智慧、智谱华章、脉冲视觉等十多家优秀的AI创业企业发展壮大。

智源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博士,既是世界级的AI科学家,又有丰富的企业经营和投资经验。对于科学家创业,他有很多自己的观察和见解。

如今,AI如何真正解决产业痛点,帮助AI公司完成从单一化到轻量且可复制化的商业变现,是摆在每个创业者面前的难题。

当然,毋庸置疑的是,众多企业已清晰地认识到,AI在众多产业中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好消息是AI标杆之一——DeepMind已经实现盈利,结束7年来的连续亏损。

在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的“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前夕,投中网与智源研究院理事长、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张宏江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今年年初,张宏江还因“在多媒体计算领域有杰出技术贡献与领导力”而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海外院士。一起当选的,还有SpaceX和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以及软董事长兼CEO纳德拉。

在对话中,张宏江院士提醒到,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投资行业,大家可能有一些迷信,认为一个很好的研究突破,就一定能带来很大的产品突破,或者就能够创造出一些好的公司。然而,科学家和创业者之间,并没有一个必然的等号。

所以一方面,张宏江非常高兴看到很多投资人对于科学家的重视,也愿意主动推动这种趋势,也非常高兴看到很多科学家跃跃欲试,想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广到市场上去;另外一方面,张宏江也经常提醒自己的同事和投资者,创业公司真正把一个研究的想法转成一个服务于客户的产品或者服务,这中间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那么,对于他来说,考察创业者的一个通用的方法论,就是观察所投资的团队是否不仅现在有非常好的想法,能够把产品做好,并且能够创造长期持久的商业价值,自身不断随着发展而成长,从而真正成长为参天大树。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反而应该有一种常心和冷静的态度,我们知道失败是常事,成功不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其实不需要在这件事情上太纠结。”

1、投中网:2021年,你的主要精力分配是什么?以及在这一年中,感知到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张宏江:过去几年,无论在智源还是源码,我都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跟年轻人在一起。尤其是智源,我们推出了智源学者计划和青年科学家计划,我喜欢花更多的时间跟这些青年科学家交流,一起讨论科研的项目。

聚焦到投资上,一方面,我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创业公司成长路径,一方面,我也确实从创业者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跟青年学者和创业者的交流,你会被他们的激情和创造力所感染,这是让人觉得非常年轻的一件事。这经常把我带回到二十多年前,尤其是软亚洲研究院初创的那个阶段。

尤其是看到不断涌现的年轻创业者,他们令人惊喜的新想法,我确实是非常开心。也因此,我对于中国的未来,中国科技与产业的未来,都极其有信心。

2、投中网:目前,投资机构正在热烈追逐博士、院士、科学家,大家都说科学家创业的春天来了。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科技是当下投资最关键的商业变量吗?

张宏江: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投资人确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科学家,我们也看到很多科学家从学校出来开始创业,愈来愈多的公司邀请科学家成为公司的首席科学家、CTO,参与到创业中来。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投资行业,大家可能有一些迷信,认为一个很好的研究突破,就一定能带来很大的产品突破,或者就能够创造出一些好的公司。

但或许大家忘记了,科学家和创业者之间,并没有一个必然的等号。更多的时候,科学家的长项在于观察,并把他们的观察形成一个问题,而且在解决过程中,经常还会把条件理想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法和技术。

事实上,当我们在做一个产品或软件,乃至一个公司的时候,这些技术最终都只会转化成其中的一部分,无论是前端的产品,还是后端的驱动,中间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跟科学家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最擅长的还是在解决问题、解决科研难题方面。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推广到市场,这依然需要很强的工程开发团队与执行团队,这中间是缺一不可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多问,你能为客户带来多少价值?我们所追求的技术在其中能起多大的作用?这个技术门槛有多高?从而再进一步分析,科学家在其中的价值有多大?

比如字节跳动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那它是不是技术公司?当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技术公司,它一个核心的技术就是把推荐问题变成了搜索问题,或者说是变成了一个逆向的搜索问题,比如新闻的推荐等,这其中有非常复杂的技术,但技术本身早就已经脱离了科研院所,从科学家的手里转到了工程师的手里了。

关于科学家创业或者关于投资人热追科学家这件事,其实能反应出一种趋势,就是在互联网创业等商业模式创新的热潮之后,比较容易的问题都很快解决了,接下来需要突破一些所谓的hard core的技术问题,大家自然就把目光放到了科学家身上。

随着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过去几年轰轰烈烈的人工智能,包括当下智能制造的投资,创业公司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以前可以靠商业模式、靠复制、靠简单开源,现在则需要更多地靠技术本身了,但是依赖于技术并不意味着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就能够很快地转换成产品,转换成所需要的服务,这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所以一方面,我非常高兴看到很多投资人对于科学家的重视,也愿意主动推动这种趋势,我也非常高兴看到很多科学家跃跃欲试,想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广到市场上去;另外一方面,我也经常提醒我们的同事和投资者,创业公司真正把一个研究的想法转成一个服务于客户的产品或者服务,这中间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3、投中网:科技是当下投资最关键的商业变量吗?这波科技投资的热度将会持续多久?是否已经存在过热和泡沫?

张宏江:这一波科技创业应该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产业升级的急迫形势下,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AI+,还是元宇宙,这一系列新的浪潮里面,对于技术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当粗放地发展到了一个阶之后,确实要增加技术竞争力。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过去这几年确实有很多创新型的公司出来,也有很多科研机构正在努力地把他们的科研成果推向到市场去。

不过,也正如任何一个新的技术带来新的浪潮之后,会有泡沫出现。新能源车有没有泡沫?特斯拉当初是不是一个泡沫?中国的新能源车有没有泡沫?中国的自动驾驶有没有泡沫?我认为都有泡沫,但是好处是,这种泡沫中间会冲掉一些泥沙,洗掉一些不成熟的公司,最后沉淀出来真正非常强的公司,比如特斯拉、比如小鹏等等。

在这个时候,有关键的一点,正如源码资本所推崇的,投资或者技术,是否能带来持久的真实价值?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我相信这一波技术浪潮还会长期地持续下去,3、5、10年,这中间一定会有泡沫,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会看到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出来,这些企业有越来越高的比例是由科学家创业,或者是科学家作为联合创始人积极参与,有创业者跟高校、科研所之间的合作,相信会带来很多技术和产品的突破。

无论是在芯片,在智能制造,在AI+、AI制药等,我相信对于技术的要求会持续地成长,持续地增长,它带来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所以泡沫不是我特别担心的一件事。

4、投中网:您个人当下比较关注哪些赛道?2022年哪些赛道有好的投资机会?

张宏江:坦率来说,我过去一直在关心AI这个赛道,但AI给产业带来的影响太大了,比如我现在就很关心AI+,尤其是AI+什么。

首先我们要把技术本身判断清楚,在我看来,大模型,尤其是跨模态的大模型,会带来AI上的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如何利用大模型推动智能制造和制药、新材料的结合,这都是我们过去看的方向。

其次,AI+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传统产业,如何用AI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改变他们的流程,改变他们的生产模式,或者改变他们的商业模式,这块我们过去看得也比较多。

一方面我们强调AI,也意识到AI有很多泡沫,但实际上反过来看,我们经常很容易忽略掉的是,AI的应用只是刚刚开始,如果我们眼光敏锐,且能够把AI技术服务于用户,其实是可以创造出很多价值的,比如自动驾驶,现如今开展地如火如荼,不用我多赘述。

另一方面则是,我们怎么把大模型的技术反过来用在以前用其他AI技术驱动的一些应用场景上,包括智能客服等。这方面可以做的非常多,这个市场也开始细分。

我也一直是开源软件思潮的拥护者也是它的推动者。如果看过去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在过去十年的互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上的开源运动,我们如果持续地基于开源不断进步发展,然后把这些开源软件运用在国产替代,或是新的软件服务,都会有非常大的空间。

我本人也和智源、源码一起,在这方面看了不少的项目。我们看到30多岁这一代人身上,他们目光敏锐、看法深邃、方法创新,连同他们对于软件工程复杂性的了解深度和解决能力,都让我非常刮目相看。我认为这一波还会有一系列的软件创业公司出来,还会有一系列把软件和AI结合的创业公司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领域,就是在智能芯片这个领域,我们看到有很多泡沫,几十家公司同时在做,但是里面有一些非常核心的软件问题,我们也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和创业空间。

5、投中网:智源研究院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无人区”,您怎么看待当下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趋势?

张宏江:很多人认为,深度学已经走过了10年,在惊人的发展进程中解决了很多问题,乃至于已经到达了一个停滞的坎。

但事实上,过去两年我们看到太多的突破,无论是OpenAI 的GPT-3,智源研究院悟道2.0所带来的突破,还是最 DeepMind 在AlphaFold 或OpenAI 在AI编程所带来的一系列突破,还有中国众多年轻科学家在他们各自更细分的领域里面的进展,进步非常之快,以至于让人有点目不暇接。

智源研究院从三年之前开始成立的时候,就很快推出了智源学者计划,以及针对青年学者的计划。(青年学者)这个计划是专门为38岁以下的年轻学者所设计,我们完全用自由探索的方式给他们资助,给他们更大的空间,不附加任何条件,希望可以支持他们探索更新的问题。

这是因为,重大的科学突破和重大的技术突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个偶然事件,所有的偶然事件都伴随着概率,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了提升创新概率。譬如早期的贝尔实验室,80年代在硅谷的Xerox PARC(施乐帕克研究中心),以及历史上那些有重大突破型贡献的科研机构,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就在于集中了很好的资源后,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创新文化与氛围,鼓励创意,鼓励冒险—— 而智源研究院从成立之初,就把我们的重点资源向年轻人倾斜,因为他们正处在最富创造力与研究激情的阶段。

今天的这波年轻人,让我看到了昂扬的自信和创业冲劲儿,在智源创立的三年间,我们所做的诸多努力,核心还是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科研创造的机会。

智源研究院目前也在支持AI原创技术的成果转化,推动AI前沿技术的加速落地和深度应用。

6、投中网:智源研究院是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张宏江:作为一个科研机构的管理者,我们强调的是发现人才,然后给予他们支持。科研管理的核心并不是“管”,而是一系列有效率、有质量的帮助—— 怎么发现青年人才,怎么帮助他们成长,怎么提供更多机会,怎么匹配最好的资源。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尤其侧重看潜力。在研究他们发表的成果和实际交流中间,我们能看到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从中探测他们的创造力与思考深度,然后去挖掘具有极佳成长性的青年人才,并且给予他们不附加太多限制的支持,这是我认为对于青年学者最好的管理。

坦率来说,基础研究尤其是自由探索这方面的研究,实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有耐心,应该让他自由地探索一段时间。在科研探索中,成功未必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应该有一种常心和冷静的态度。

但AI本身是是一个赋能的技术,还是属于应用科学,所以我们强调AI+。在鼓励青年学者自由探索的同时,我们也帮助他们思考探索AI+什么之类的问题。比如智源支持青年学者设立了“AI+制药”这个研究方向,就是看到了AI技术赋能生命科学研究、解决医疗健康领域重大问题的巨大潜力。

7、投中网:为何您提出,人工智能的大模型时代已经到来了,这正是一个时不我待的机会点?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张宏江:任何一个技术都有积累和爆发的过程,现在的爆发点非常非常关键。我把大模型定义成一个新的突破点,此前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模型都在试图解决一个单一小问题,但我们人的大脑,却既可以让我们画画,也能让我们开车,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应对。大模型正像人脑一样,一个模型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通用问题。

未来,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会像水电煤一样,成为基础服务,可以源源不断为社会提供智力源,而不用家家户户都自建发电机。

8、投中网:智源研究院悟道2.0的各种应用任务已逼图灵测试,不仅在9项国际公认的Benchmark上达到国际顶尖的基础能力,还一举推出了3个全球最大数据集。智源研究院是如何做到如此速度的?“智源速度”背后是怎样的科研机制?科研成果又如何可以快速实现产业落地?

张宏江:智源研究院是一个非常开放、虚实结合的,搭载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大的科研项目,功成不必在我。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重年轻人挑大梁,让青年学者在重大项目中得到历练和成长。

在看见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的趋势之时,智源研究院已经汇聚了中国顶级的人工智能学者,很大程度上,我们要做的不是再搭另外的团队,而是动员和找出智源学者中在这个方向上最强的人,并且把他们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科研攻关团队。智源研究院悟道大模型项目恰恰是利用了我们计算和数据的优势,和高校的算法优势结合到一起,然后达到一个很快的突破,当时创造了“世界最大”纪录,是 GPT 3 的十倍规模。

智源研究院一方面把“悟道”大模型做了开源,希望更多人来使用这个;另一方面应用于实际产业需求,比如说与美团APP、OPPO智能语音助手的合作,用大模型来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

我相信大模型还会持续地发展,在性能上不断地改善;也希望可以跟产业界产生更深层的合作,从而使得更多的潜在用户受益于人工智能大模型。

9、您刚刚也讲到AI+的潜力,之前也提到说现在AI产业实际渗透率只有4%,未来AI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是在哪一个产业落地,现在的现状是什么,之后会呈现一个怎样的落地状况,这个给投资又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宏江:今天的人工智能,也就是AI+,在各个产业的渗透率只有4%,这个数据是几年前的,今天可能稍高一点,但是依然有很大的空间,且至少有90%以上的空间。

当下,AI在许多场景开始落地,包括在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AI制药等领域,都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未来我们会看到一个可能比移动互联网还要大十倍的产业空间。

核心的点在于,我们得有一批掌握人工智能算法,了解算法核心能力,然后又对应用场景有非常好的判断能力的创业者。相信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至于对于未来的预测,我其实特别犹豫,因为绝大多数预测都是失败的。技术发展本身预测就很难,更难预测的是它在应用上的情况。

但如果你问我AI下一个大的突破点是什么?元宇宙会是一个机会点。无论是做数字孪生,还是做AR,还是做元宇宙内容的制作,甚至是虚拟人,应该都会有一系列的突破。而且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AI+区块链,+AR、+VR,将会是元宇宙的核心,缺了AI,我就看不到元宇宙的未来。

我还是对未来抱有相当的希望与乐观:因为年轻创业者的眼界比我们开阔,能够想到和做到的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随着AI应用的深入,一定会有新的产业机遇涌现出来。

10、作为一个科研的学者,和基金投资人双重身份,您此前说,智源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场“科研创业”。关于“科研创业”,三年多的时间以来,您有哪些感悟和心得分享给科技创业者们?

张宏江:作为创业者,需要想清楚,你到底能为客户提供什么?因为创业者的核心竞争力,是他能够给社会带来的价值。

创业其实和做基础科学研究有很大的相似点—— 失败,才是大概率事件,无论你是从产品出发,从终端用户的需求出发,还是从商业模式出发。

对于科学家而言,技术的突破性成功,并不意味着应用于创业中就能拥有很高的成功概率,应该避免认为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或者技术就是未来产品最核心、无法或缺的部分。

技术在商业应用上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是能够帮一个现有服务解决之前的效率问题,或者解决某个性能问题,从而得到一种突破。

科技创业,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既不能太好高骛远,夸大研究成果所带来的潜在产业创新突破;也应有敏锐的判断力,从眼前洞见到未来的潜在应用与深远影响。当然后者更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源码资本团队有个有趣的诠释:创业者的身高到底是多少?这个身高,指的就是团队的潜力,他们能走多远,是否能将现有的公司估值拔高到100亿,是否可以不断成长?

这是我们无论是考察青年学者,还是创业者的一个通用的判断方法—— 我们担心的是,所投资的团队仅是在当前有非常好的想法,能够把产品做好,但缺乏自身的成长能力,或者能力无法在不同的产品上进行迁移,无法随着公司发展的需要一同成长。

过去这一年多,无论是研究还是投资,我们看到创业者激情依然不减当年,而且更重要的是,创业者越来越年轻,创业公司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AI在其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让我非常乐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关键词:

雀巢普瑞纳与阿里巴巴本地零售达成战略合作,共探宠物食品零售新模式

2022-07-25 13:41:15雀巢普瑞纳与阿里巴巴本地零售达成战略合作,共探宠物食品零售新模式

没装修的朋友前方高能 我一定要“曝光”长沙这家软装设计公司

2022-07-18 14:00:23没装修的朋友前方高能 我一定要“曝光”长沙这家软装设计公司

爱企查发布官方IP形象 信息领航员“查厉”上线

2022-06-30 11:51:12爱企查发布官方IP形象 信息领航员“查厉”上线

定档!7月7日厦门工博会,百度爱采购新工业发展论坛强势来袭!

2022-06-29 17:48:36定档!7月7日厦门工博会,百度爱采购新工业发展论坛强势来袭!

元道经纬相机数字化助力通信巡检提质增效

2022-06-29 16:20:27元道经纬相机数字化助力通信巡检提质增效

ALIENWARE 测评7分:黑泽明式的武士之路

2022-06-14 17:30:10ALIENWARE 测评7分:黑泽明式的武士之路

相关新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