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这一概念最早于2011年提出,2021 年政治局会议更是将“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升至国家层面。
“专精特新”,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它们“小而尖”“小而专”,长期专注于某些细分领域,在技术工艺、产品质量上深耕细作,具有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有些企业因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一跃成为行业中的“小巨人”。
之所以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是因为这些企业体量虽然不大,但依靠创新却能有大作为。
近期北京市公布了2022年度第四批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科智汇工场又有数家企业入榜。接下来,我们将盘点下中科智汇工场里的“专精特新”,带您一起走进未来的“独角兽”企业。
本期企业--云洋物联
北京云洋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慧农业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将AIoT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深度融合,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增收。云洋物联总部位于北京市中科智汇工场,在北京、山东、武汉、杭州等地设有研发与生产基地。
云洋物联自成立便成为华为生态合作伙伴,是农业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并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编写国家农业物联网行业标准。创始人&CEO赵洪啟是中国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智慧农业特聘专家、智慧三农学院三农委员会委员、广东青联会副会长。
行业问题与机会
2020年中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近8000万亩,设施大棚共计约3000万架,高端果蔬经济作物设施每年以15%速度扩建,围绕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形成的市场规模超万亿。
但设施大棚农业依旧面临人力管理、生产技术、种植等环节缺乏标准、肥料和农药施用不合理、产品品质统一性无法保障、流通销售环节不透明、人工投入大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科学的种植生产标准、有效的物联网设备来解放劳动力,通过“新农具”手机,通过农业AI操作系统来实现设施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行业解决方案与案例
云洋物联打造的AIoT智慧农场管理系统,以作物生长需求和农业生产管理为核心,利用AI算法实现智慧物联设施的智能控制,实现“系统智能决策、设备替代人工”的智能生产目标,可以为农场节约人工成本50%、农药和化肥投入减少30%、品质提升收入增加30%。
目前系统主要应用于番茄、黄瓜、茄子、辣椒、草莓、樱桃、羊肚菌等经济作物。并已经为京东农场、博华农业、北京绿富农专业合作社、北京泰华芦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北乐亭绿昕农业、福建罗源合作社等多家种植企业园区和种植农户提供智慧种植服务,覆盖面积近26400个大棚,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
团队与核心能力
云洋物联拥有强大技术创新团队,其主要成员来自华为、腾讯、西门子、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等知名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拥有在智慧农业赛道物联网、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专家和创新能力。云洋物联还拥有强大的外部农业农学顾问团队,将作物生产管理与AIoT等技术充分融合创新,把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未来规划
在持续完善产品与服务,为设施种植提供更加完备的服务的同时,云洋将基于产品与服务的协同效应进军智能大田种植服务领域。随着服务主体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云洋物联将基于“数据能力”,以种植户为中心,与上游农资企业、金融机构、下游流通企业全面合作,为农户提供农资集采、金融、农产品销售流通等服务,共同打造全产业链智慧农业生态圈。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