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新一批行业标准,本轮集中式发布里,不乏填补空白的首创性项目,《离散型制造执行过程云化规范 第1部分:总则》行业标准就是其中之一。据悉,该标准为全国首个离散型制造业云化执行规范,打破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事实上,本次标准仅是《离散型制造执行过程云化规范》全系列中的首个,其他单项也在加速推进中。目前,《离散型制造执行过程云化规范 第2部分:业务数据管理要求》《离散型制造执行过程云化规范 第3部分:风险防护管理》将于近期立项,通过多个单项标准的配套性搭建,最终系统形成《离散型制造执行过程云化规范》全套标准。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技术无法很好地满足产业在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能够实现企业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改造升级,加速数据的流通、汇集、处理和价值挖掘,有效地提升了应用的生产率和企业生产效能。
近几年,在相关政策推动下,企业上云上平台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升,尤其是中小企业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大幅度提升,企业上云生态不断优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云计算发展调查报告,2020年我国已经应用云计算的企业占比达到72.1%,较2019年上升了6%。
然而,聚焦到离散制造企业,这一群体的上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其工艺复杂、制品管理繁琐。行业通病导致数据“孤岛”问题长期存在,与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差距甚远。另一方面,企业上云过程中缺少专业化指导,上云路径仍不清晰,即便在上云上平台后,也缺少相应的效果收益评估。
2021年11月,工信部、国家标委会联合编制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指出到2023年,编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将完善两化深度融合标准体系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政策指引的同时,由工信部批复,《离散型制造执行过程云化规范》正式立项。这份标准,集合了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大学等在标准化建设领域具有权威话语权的科研力量,有效填补我国产业云化管理标准体系空白。
从研制队伍不难看出,除了国家工信部,浙江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数字化服务商是骨干力量。能牵头主导如此分量的行业标准,背后与浙江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
浙江不仅拥有“起步早”的先发优势,近年来始终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在工业云化软件的深耕普及过程中,浙江积累了大量的服务实践,开辟了工业云化软件全新的服务模式,探索出了一套符合离散制造,尤其适合中小企业的上云操作执行规范。
下阶段,标准研制团队将始终聚焦“补齐云化产业标准化建设短板”这一核心,持续抓好“离散型制造执行过程云化”这条主线,加快推进全套系列中的其余单项标准研制工作,做好全系列的协调配套,让广大企业在云时代有标准可依,让工业云化软件引领转型,不断构筑产业新生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