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耐消品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希望服务部门做好存量客户经营,在存量里面找增量。但是也有人认为服务部门就应该踏踏实实做好客户服务,不要牵扯到创收,否则可能会偏离部门使命。那么“创收”应该成为服务部门的目标吗?这要看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当企业在高速增长时,需要服务部门更侧重于提供好的口碑,带来更多的引流转化;当企业发展进入规模期,利润率可能下滑,这时就需要考虑服务如何创收。在市场增量放缓的背景下,对于大多数企业、服务管理者来说,创收都是无法回避的命题。
这是因为很多机会是专属于服务的,一是服务能触达用户,二是很多商业行为必须通过服务现场、服务体系、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来实现,其他部门做不到。
从创收目标到服务策略落地
可能会面对哪些挑战
服务创收的目标通常是由管理层基于一定的逻辑给出的,例如为了补齐营收的短板,需要服务创收多少,可能并不是一个很清晰的目标。服务管理者拿到目标后需要进行拆解,在业务形态里发现机会,找到能够创收的业务板块,比如销售耗材、激活老用户复购等,拉通相关团队一起讨论,算出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去和管理层拉齐,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轮沟通。当企业形成了规模化和系统化的方法论之后,目标的设定会更加清晰。
从服务创收目标到服务策略落地,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
◆挑战一:只有短期收益。如果没有把体系性或全面性的问题思考清楚,抓住了一个点大刀阔斧地去做,可能只是短时间有收益,收获的都是“低垂的果实”,后续就没有效果了。
◆挑战二:上下的认知没有对齐。没有把服务创收策略的意义传递给企业,包括对上、对下以及平级部门。认知没有对齐,成功概率也就变小了,因为各方没有形成共识。
◆挑战三:企业内部的利益冲突。在做存量客户经营的过程中,很可能与销售、营销等业务之间产生矛盾,也容易被管理者认为做得并不是“增量”,只是开发了原本由其他业务部门开发的市场,并没有开发外部市场。
做好服务创收的三个关键点
▶服务创收的启动方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新一代智能客户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售后宝在助力企业服务创新、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开始做服务创收时,可以借助于以旧换新、国补等“大势”来启动,这样内部更容易沟通对齐、配置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管理层传递一个理念:消费者的信息就像水果一样,是有保质期的,需要思考如何让存量快速转化。通过这点让管理层有危机意识,如果我们不做以旧换新,客户就会被别的品牌换掉。
先在小的区域做试点,树立一个标杆,也是一种好的启动方式。有了一个小的闭环场景,就会更容易阐述价值以及未来会产生的规模效应。当管理层看到这件事情能够落地并且产生价值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去建立信任、争取资源。
▶部门间协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分工配合
每个企业都会有不同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在做服务创收、服务营销时,大家都希望能够协作共赢。但是新的业务形态势必会原有的业务产生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服务部门可能会碰到其他部门的蛋糕。这就需要形成有助于发挥各部门专业性的协作共赢方法论,例如对用户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成交之前就为用户打上标签,业务部门可能更擅长做会员运营,服务部门可能更擅长做以旧换新,那么就结合标签将用户开发出来,推给相关的部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更多的共建和共创。例如业务部门有很多引流的手段,但是现在引流都靠价格,并且价格竞争激烈,变现是一个问题。这时服务部门可以进行配合,通过提供产品价值、情绪价值等,促进成交。当协作共赢的方法论建立起来后,每个部门都会受益,最大的受益者是企业。
▶驱动服务人开口营销:一要激励,二要简单
原来服务人员可能把服务做好就结束了,让他们愿意做一些营销类的动作,在制定政策时有两个要点:一是要有激励,做好这件事有收获;二是要简单,能够在做其他工作的同时顺便完成服务营销。例如某家电企业的做法是给服务人员一套非常易于操作的架构,他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关键客户,把信息带进来,就会获得分利,其他的事情都通过系统、流程去承载,这样服务人员一般是比较愿意的。
服务人员的属性通常以技术功能为主,对于销售不那么擅长,售后宝曾经在一个项目中做过调研,服务人员不愿意做营销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不好意思,二是怕被拒绝。但是如果面对已经购买过增值服务的客户,心态就会变化,更容易开口。所以售后宝在工单界面增加了客户的标签属性,包括历史消费情况、货值等。本质上,害怕开口是因为不知道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当他对这个客户非常熟悉的时候,就会发现开口变容易了。
以智能家电企业为例
看服务创收如何持续挖掘新的增长点
对于耐消品行业来说,在做服务创收时,比起“消费者需要什么”,要更关注“消费者重视什么”,需求可能是假设出来的伪命题,消费者重视的才是真实的诉求,找到了这个也就找到了业务的增长点。
某智能家电新锐中国品牌曾经做过一个“百城千人过亿计划”项目,我国有293个地级市,在每个地级市里开发十个意见领袖,让他们做两件事:一是品宣,当企业新品发布时,把新品信息传播出去,降低企业的投流成本,直接传播到精准的用户;二是服务,把这件事情直接触达到当地的服务商。这样就形成了2900多人的大团队,第一年就实现了三个多亿的营收。
这个过程中,该企业发现了新的机会:用户的所在地都是社区,于是开始做社区推广。通过4000多场社区推广,既实现了业务成交,又有了大量的留资客户。但是在小区地推,无疑会影响当地线下店的经营。于是该企业把在现场成交的算到服务体系的营收里,拿到的所有用户信息全部推到最近的门店,这样矛盾自然就没有了,因为门店的成交成本变低了,利润就会更高。
再进一步,该企业开始与社区的快递站进行合作,将智能家电产品放在快递站供用户取用、体验。智能家电的产品属性是体验性较强的产品,通过这种方式缩短体验的链路,让更多人愿意体验,体验的用户越多,转化就会越高。这也体现了纯营销与服务营销的区别,纯营销更多是通过Logo、广告位等解决“看到”的问题,服务营销则可以更具体验性。
服务创收、服务营销如果是企业里的新业务形态,需要负责人抱有小马过河的心态,不因为难而退缩,也不看轻它认为很容易,而是去做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既会有一些能够较快、较容易产生的收益,也就是“低垂的果实”,也会逐渐找到部门之间协同的收益点。需要注意的是,面对一份比较完备的服务创收方法论或者模型,企业仍需要二次建模,找到最适合企业的路径。这里是两层逻辑,第一层是企业对于消费者信息的管理精准度,这是逻辑底层,如果这层信息是失真的,那么再好的方法论也无法落地。第二层是上层建筑,与企业的发展阶段、业务状态、产品形态等息息相关。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产生化学反应。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