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月7日电(记者余里)记者7日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获悉,2021年11月,都江堰市国有林场在野外监测工作中,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的宝贵影像。
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仔细辨认,疑似为2018年12月在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的大熊猫个体。此后,熊猫中心派出专家团队前往现场勘验,在海拔1346米安放红外相机点位附近发现了大熊猫食竹、卧穴的痕迹,并采集了粪便样品进一步检测。通过从粪便中提取DNA,采取非损伤性取样的DNA个体识别法,经过比对,确定这只5岁多的雌性大熊猫正是2018年放归的大熊猫“小核桃”。
熊猫中心野外生态研究室专家黄金燕表示,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小核桃”在野外有了自己的领地,夏季最高活动点位在海拔3000多米,而冬季最低在海拔1300多米,在野外存活并可进行长距离迁徙移动,完全适应了野外环境。
熊猫中心野外生态研究室负责人仇剑表示:“大熊猫放归是降低局域小种群灭绝风险、复壮野外种群的重要手段。将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后放归可以促进血缘交换、保持遗传多样性,防止小种群的衰退和灭绝,这也是大熊猫迁地保护的最终目的。本次监测到‘小核桃’在野外健康生存的影像资料,说明野化放归工作不仅在小相岭山系,也在岷山山系取得了成功,让我们对未来在其他山系推广野化放归、开展小种群复壮工作充满了信心。”
2003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大熊猫野化培训项目。经过长期艰难探索,截至目前,熊猫中心已野化培训并放归了11只圈养大熊猫,在野外存活9只,为野化培训和放归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小相岭山系和岷山山系野生大熊猫小种群复壮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