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高等教育也迎来了智能化变革的新机遇。桂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层次人才贡献力量。
1.课程结构优化,对接行业前沿
学院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动态,重构研究生课程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智能化教学模式,桂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积极探索课程体系的改革升级。学院重点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一是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研究生培养目标,学院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梳理与优化,新增“人工智能基础”“深度学习与应用”“智能系统开发”等核心课程,将人工智能最新理论与前沿技术纳入教学体系,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二是开发智能化教材,提升教学资源质量。 学院组织专家团队编写符合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教材,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课程资源,构建涵盖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材料。三是推动智慧课堂建设,实现教学方式创新。 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学院引入智能教学系统,实现在线授课、互动课堂、自动评测等功能,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水平。通过智能分析学生学习数据,精准提供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智慧课堂升级,教学方式革新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学院引入智能教学系统,打造在线授课、互动课堂、自动评测等一体化教学模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桂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院定期组织人工智能与数字教育技术培训,鼓励教师掌握最新AI技术和教学工具,提高其在智能化教学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师资队伍强化,推动跨学科融合
学院将师资建设作为改革核心,定期开展人工智能与数字教育技术培训,鼓励教师掌握前沿技术及教学工具。同时,
推动教师与地球科学、智能材料、智慧土木、数学、管理等学科的专家团队合作,共同研究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激励措施,如支持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参与智慧教育项目建设等,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智能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资源共享共建,坚守伦理安全
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遵循“智能向善”的原则。学院在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的同时,始终关注数据安全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健康应用。
未来,桂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应用,不断探索智能化教学新模式,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学院将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优势,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作者:董路熙 谢晓兰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