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SIM”的出现
我们所熟悉的实体SIM卡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占地方。因此手机厂商总想方设法把它的尺寸一减再减,甚至想把它从手机里消失,这样就可以设计出更轻、更薄的手机。相比之前“某公司将跟杜蕾斯合作,推出超薄手机”的传言,这种思路明显务实多了! 当然,某公司要跟杜蕾斯合作的说法,后来被证实是谣言,我们千万不要相信。
不仅如此,许多场景让用户迫切希望在运营商网络间自由切换,但是传统SIM卡和传统的使用方式做不到,这就自然催生了新的SIM技术,比较有代表性的是“eSIM”和“云SIM”技术。
eSIM
GSMA(GSM协会)已经公布“eSIM”(嵌入式SIM卡)远程配置的规范,这代表SIM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eSIM”的本质,是在移动设备中内置一张可擦写的SIM卡,用户可以把自己SIM卡的信息烧写(下载)进去,因此,不用再插SIM卡。
苹果、谷歌等公司分别都设想通过自己的eSIM方案,让移动设备更方便地在不同运营商网络间进行切换。其中苹果的Apple SIM和某公司的天际通都需要用户手动选择运营商,而谷歌的Project Fi则强调能够在Wi-Fi和蜂窝网络之间的自动切换。
虽然支持Wi-Fi跟蜂窝网络之间自由切换是很好的特性,但是无法帮助不具备该功能的“同伴设备”解决上网问题,比如随身的携带iPAD,电脑等就没有这么好运。因为当设备作为Wi-Fi终端接入其它热点的时候,就无法再同时作为热点分享网络给其他设备。
“eSIM”新标准既已发布,似乎等于意味着距离SIM卡从手机里消失已经指日可待了。不过距离在不同运营商网络之间的自由切换,恐怕还要再等些时日。如果要实现在多运营商之间动态切换,无论是苹果的Apple SIM还是谷歌的ProjectFi,都绕不开与运营商的谈判——因为运营商不高兴,就无法获得SIM卡数据。
对于用户而言,在App Store选择几张SIM卡随意切换用,其体验要比在运营商那里排队购买,签合同的体验要好得多。大家已经习惯了用微信来发消息、发语音,却忽略了提供网络服务的运营商。这正是运营商担心的,运营商将变得毫无价值,成为管道。这会让运营商感到非常恐慌,哪天要是发个短信告诉用户免费赠送苹果手机,都会当成骗子,这万万要不得。
因此苹果和运营商谈判无疑是与虎谋皮,运营商怎能轻易买账?现状也印证了这一事实:目前加入Apple SIM的运营商只有4个——AT&T、Sprint、T-Moble,以及英国运营商EE;加入谷歌Project Fi的只有Sprint和T-Mobile。已经支持“eSIM”的运营商也并没有像苹果最初设想的那样可以自由切换,AT&T、Sprint的客户一旦在空白的Apple SIM上写入自己的信息,就再也无法进行切换。
业内关于“eSIM”的流传信息也非常保守,如《金融时报》“苹果与三星正在积极劝说运营商以配合研发和使用全新SIM卡标准”。这则消息主要强调的是苹果公司推行“eSIM”的愿景,对运营商是否会配合则只字不提。
“eSIM”普及的主要障碍并非技术问题,关键是要广大运营商同意将SIM资源背后的利益分配规则拿出来重新讨论,这当然让运营商难以接受了。按照惯例,每个运营商一直想方设法锁定用户,因此他们在客户使用“eSIM”时,很可能不允许客户再用其它运营商的卡,就像现在的AT&T、Sprint一样。
因此,任何企业跟运营商讨论这个“血淋淋”的问题,都注定是没有理想结果的,苹果和谷歌也不会例外,或许也只有立法才能逼运营商让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