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伟:如果我是跟厂商合作,我也是很幸运的说服了富士康的高官答应帮土曼代工。我还是有一个建议,我做硬件很多,走了很多弯路,我自己也投入了上千万的现金在里面。产品一直没有达到我的,中间做了很多其他的产品都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原因就是当时为了省钱找了很多山寨的小工厂代工。后来我痛下决心。因为我自己也花了很多精力,包括我们团队也投入了特别大的精力。发现不管你怎么做都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我们决定一定要找顶级的厂商来配合我们做。我们没有乐视和360这样的资源背景,包括钱。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做好硬件,找不到富士康,但是也要找到规模、品质、有系统、有控制能力的厂商去做。多花的成本是一次性的。你反反复复修改,包括后期市场带来的恶性循环给你造成的损失远远要大过你省的那点模具费。这是我个人的建议。
巫英坚:刚才永强讲的确实都是我们传统硬件厂商的弱点。这些弱点确实对硬件厂商来说,在拥抱互联网的时候,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我们也承认这样的弱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把我们的弱点变成我们的特色、变成我们的强项。怎么变成特色呢?一方面,在互联网面前我们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后来者。另一方面,在传统电器行业里面,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三十年了,我们这些品牌都经过了强烈的完全透明的市场竞争的冲击。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我们早被国美、苏宁赶到农村去了。反而今天MDCC很多人找到我们。因为下一个发展崛起的就是这八亿农民。我们这些传统厂商的三万多个终端、遍布城乡的渠道。虽然是我们成本的来源,也是我们所占的优势。但是我们怎么样把这些优势变成互联网的企业,包括开发者们创新的天堂。这些是我们要考虑、打造的内容。我想跟苏宁一样,我们都希望动作我们和开发者、和消费者的互动打造一个创新的平台。真正驱动产品应用发展的动力还是在于硬件的性能上。所以我们认为在下一代的产品,在下一代风靡世界产品出现之前,还是要有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方面的创新。希望在座的和我们一起努力。
Goran Andersson:你要找非常好的制造商合作伙伴,否则你的质量达不到要求。最重要的是你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的话你是不可能成功的。第二,我们未来会遇到什么挑战。展望未来,无论是未来的设备还是生态系统。未来更多的设备可能会相互镰刀一起,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也就是兼容性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设备必须要对于不同版本的安卓系统实现兼容。有些时候可能在某个平台上兼容做的并不是特别好,或者是有一些扭曲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挑战。所以未来的电视、冰箱可能都会实现互联。但是是通过需要软件互联。未来我们的软件也会越来越复杂。在生态系统中的设备越多,云中的东西越多,软件也会越来越复杂。我们做软件的时候也需要从另外一个纬度考虑这个问题。这是不远的将来我们尤其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硬件和软件的公司都在做同样事情的时候。软件公司会用硬件,硬件公司会用软件,硬件可能会推广他们的产品,软件公司也会推广他们的产品给客户。但是他们都有着同样的目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兼容性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刘江:不能省的地方千万别省。这是开发者尤其是软件背景、互联网背景的一个毛病。我们向大家推荐好的云端的服务、开发工具,中国的开发者很不愿意在这些方面花钱。好像你收钱了我就不用了。但是真正好的东西、制造商,他花的钱绝对是值的。他会帮助你省下很多的钱,帮助你提升效率。Goran Andersson刚才讲的第二点也很重要,最后我们做一件事,就是让这个世界全部更加多元化。让终端用户、消费者能够使用到云的服务和信息。这些场景的兼容性的问题,设备越来越多,各个性能、版本。再往后我们需要做的,大家一起来讲一讲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我们最后用一个问题来结束。现在我们讲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外面的智能硬件展。最后大家感觉哪个是有突破性的?就像移动手机和平板,苹果率先做出了两个这样的作品。哪个会是下一个席卷几十亿人的产品?
Goran Andersson:在索尼我们一直不太愿意评论下一代的产品。但是我觉得即使有些人有一些担心,但是我觉得可穿戴的设备可以更好的和身体进行结合,就像智能手表一样。我们现在也看到了现在人们对于智能手机的要求很多,如果有时候手机找不着就会很担心。甚至会很烦燥。可穿戴的设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你在手腕上的设备可以看到手机上的信息。我觉得可穿戴设备可能会是下一个大的趋势。
朱明华:老实讲真的不知道。如果真的知道的话现在就不坐在这儿了。我觉得是八大件吧,既能使用,又具有智能的特点,同时又很便宜。它本身也具有很酷的感觉。如果能够达到的话,我觉得一定会很受欢迎。智能手机、手表、八大件,最终的还是产品。
刘江:所以工业设计很重要,如果你能找出好的团队,你们可以结识一下这个圈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