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手机业务意味着一场“地震”
手机业务在2004年占了南京熊猫主营业收入的80%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剥离手机业务意味其自身的一场“地震”。
南京熊猫选择在此时剥离手机包袱,从表面上看,无疑是一次拯救财务报表之举,为即将到来的年报作粉饰。几乎可以肯定,熊猫高层已经意识到了债务链要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南京熊猫已经站在ST的大门口。
一场“地震”的爆发已经难免。事实上,易美爆发拖欠纠纷是整个大厦倾覆的导火索。在易美事件的背后,是整个熊猫手机业务在2004年快速走向衰退。
来自熊猫的数字显示,一度名列国产手机前茅的熊猫手机业务2004年上半年的利润贡献已下降到只有150万元,根据整个手机行业的表现,下半年手机业务将可能发生亏损。
而从更深层的背景看,实际上2004年的国产手机行业早已是多事之秋,中科健事件、TCL换帅等等,一系列事件的后面是国产手机产业的全行业倒退。
-成也马志平败也马志平
熊猫曾是国产手机业中很著名的出租牌照者,它真正试水制造手机是近两年的事。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被称为资本市场新贵,控有多家上市公司的手机行业著名人物马志平。
从熊猫移动到易美贴牌,熊猫的“手机大厦”中,到处可以见到马志平的股权影子。他是熊猫移动的最大债务人———他不仅是欠债熊猫移动12.8亿元,并由熊猫移动提供4.25亿元债务担保的江苏天创的实际控制人,他还是拖欠熊猫移动货款1.62亿元的上海易美的控制者。
易美事件后,马志平已失去对熊猫移动的发言权。但外界舆论认为,在马志平掌控熊猫移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为熊猫移动制造了十几亿应收账款和4亿多元对其私人公司江苏天创的违规贷款担保,他理应为熊猫手机业务的“倒下”负主要责任。
-被剥离后的熊猫手机向何处去?
来自熊猫方面的消息说,尽管熊猫移动被唯特强制执行,但由于唯特并无经营移动终端业务的经验,极有可能委托熊猫集团的原有经营团队继续经营。
有关人士表示,熊猫手机经营团队不变,这对于熊猫移动的合作伙伴和消费者来说,将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另据了解,熊猫移动目前也并无调整全年业务计划的打算,一切都按年初会议的规划有条不紊地推动新产品研发和渠道开拓工作。
与此同时,彻底退出手机业务的南京熊猫在这一实践中更引人注目。有关人士分析说,失去手机主业之后,南京熊猫的主要利润将来自其他主业的经营及联营、合资公司分配来的利润,这其中包括利润贡献较大的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和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及南京熊猫持有30%股权的南京夏普公司等。(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