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飞过了距地220公里的太空轨道。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的专家在对"和平"号的轨道参数、飞行姿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接连发出了两个制动信号,启动了与"和平"号对接的"进步M1-5"号货运飞船的发动机。在发动机的反向牵引下,"和平"号的飞行速度陡然下降,巨大的空间站开始快速向下飘落,并逐渐进入了预定的坠落轨道。在"和平"号绕地球飞行的最后两圈内,地面专家发出了最后一个制动信号。刹那间,重达137吨的庞然大物脱离了它赖以生存的太空轨道,向着南太平洋轰然坠落……这便是俄罗斯航天专家为"和平"号精心设计的大结局。
"和平"号该退休了!
空间站是在太空轨道组装完成、适于人类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大型航天器。"和平"号是航天史上第九座空间站,也是迄今为止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设施最完善、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986年2月,由工作舱、过渡舱、服务舱组成的"和平"号基础构件进入太空。在此后的10年间,基础构件先后与"量子-1 "号和"量子-2"号太空舱、"晶体"舱、"光谱"舱、"自然" 舱成功对接,形成了体积约400立方米、重137吨的人造天宫。 "和平"号在太空翱翔的15年中,共接纳了28个长期基本考察组和30个国际考察组,以及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等12国及欧洲航天局的共108名宇航员。这些宇航员共完成了20多个科研计划和2.2万个科学实验。在此期间,宇航员们进行了78次、共359小时零12分的太空行走。俄罗斯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创造了单次太空停留437天的世界纪录。1999年俄"能源"火箭航天公司与美国数家信息技术企业联合成立了"和平"公司,利用"和平"号进行商业科学实验、广告等活动。2000年"和平"公司创收达2000万美元。
然而,就在"和平"号屡创辉煌的同时,"生命的终点"已向它悄然逼近。
"和平"号的设计工作寿命只有五年,而今年2月"和平"号已飞入了其升空后的第16个年头。按原计划,俄将开发出"和平-2 "号空间站以接替"和平"号。但是,苏联的解体、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长期处于困境的经济形势,使俄罗斯航天业逐渐陷入窘境," 和平-2"号一再难产。无奈之下,"和平"号只得继续发挥"余热 ",然而这"余热"已经所剩不多。
据俄罗斯宇航员介绍,近几年,"和平"号一直在与自己的工作寿命相抗争。空间站的"大脑"--中央计算机已老化到了必须完全更换的地步。"和平"号上的蓄电池在新千年到来之际的一个月内,先后两次异常放电,分别导致"和平"号与地面短暂失去联系和空间站局部停电。1997年6月发生的货运飞船撞穿"和平"号"光谱 "舱的事故,不但使该舱被迫关闭,而且给空间站的外壳留下了难以发现的伤痕,站内气压曾三次因此下降。而15年来的宇宙陨石微粒撞击和空间站内部化学物品的腐蚀,已使"和平"号外壳的坚固性下降了约60%。据统计,15年来"和平"号上共发生了约1500次故障,其中近100处故障一直未能排除。
对于如此复杂的局面应当如何应付,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的回答毫不犹豫:让"和平"号坠毁!
史无前例的坠落
为坠毁"和平"号,俄罗斯首先进行的不是技术准备,而是思想准备。因为"和平"号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已不仅仅是一座空间站,它是航天实力鼎盛时期的缩影,是国家的骄傲。当2000年12月俄罗斯政府作出坠毁"和平"号的决定后,很多俄罗斯人竟一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部分航天专家甚至提出了具体的"‘和平‘号部件维修更换计划",俄杜马还通过了"使‘和平‘号继续飞行的决议"。在此关头,俄航空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总设计师谢苗诺夫等部门领导和科学家及时站了出来,对热心公众、专家、杜马议员进行了大量面对面地解释、说服工作,阐明了坠落"和平 "号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对俄航天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些专家学者的全力"保驾"下,"和平"号的坠落工作启动了,而此时已将近2001年1月。
|下一页||尾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