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号导航

 

告别“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部分于1986年2月19日升空,一年后空间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10多年来,“和平”号先后接待了包括阿富汗、奥地利、保加利亚、法国、德国、日本、叙利亚、英国和美国等十几个国家24个乘务组的62位科学家,取得了一大批空间科研成果。特别是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波利雅科夫博士从1994年1月8日至1995年3月在“和平”号上从事研究,一举创造了在宇宙空间连续停留14个月的世界航天纪录。
  
  “和平”号空间站采用积木式构造,由多舱段空间交会对接后组成。其核心舱有6个对接口,用来与实验舱和“联盟”号飞船及“进步”号货舱对接。它是一个舱段式结构,总长13.13米,最大直径4.2米,总重20.4吨,由4个基本部分组成:球形增压转移舱,直径2.2米,上面装5个直均为0.8米的对接窗口,径向1个,侧部对称安装;增压工作舱,这是空间站的主体总米,长为7.67米,两个柱形段的直径分别为2.9和4.2米;不增压服务动力舱,位于空间站尾部,长2.26米,直径4.2米,除装有主动机(推力2乘2940牛)和推进剂外,还装有对接天线、探照灯、无线电通信天线等;增压转移对接器,它长1.67米,直径2米,位于服务动力舱中央,提供第6个对接通道。
  
  1987年4月9日,用于天体物理研究和观测的“量子”号实验舱与其对接。1989年12月6日,带有3个压力舱的“量子2”号实验舱也对接到轨道站上。1990年6月12日“晶体”号实验舱加入了“和平”号空间站。该舱主要用于空间实验生产某些半导体材料和药品。该舱与核心舱相似,有3个对接口,可与100吨以内的宇宙装置对接。“光谱”号实验舱在近日对接成功。
  
  基于空间站对于空间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美国于1984年提出兴建国际空间站的构想,欧洲空间局、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等先后加入,使得这项工程成为世纪之交世界航天领域一件引人注目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