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调研,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武义县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发现,农业产业的勃兴,基础设施是基石,后面还要有良好的产销对接、“优质优价”。“我们需要想办法,推动农产品在‘最先一公里’就变成标准化的高附加值商品,把农产品产业链增值更多留在乡村、惠及农民。”俞学文说。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国将进入乡村振兴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乡村要振兴,农业产业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俞学文指出,目前,我国农业第一个要破解的难题是,在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基础设施缺乏,导致我国农产品,损耗高,附加值低。数据显示,中国果蔬产品在“最先一公里”的损耗率高达15%-25%。
过去几年,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基础设施,情况正在好转。以2020年为例,中央财政在冷链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超过50亿元。农业农村部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解决“最先一公里”难题。
俞学文表示,过去一年,行业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尤其是一些互联网平台,比如阿里巴巴用数字化打通产供销后,在种植端农民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去生产农产品,供应链端通过数字化产地仓把不同品质的农产品做了分级打造品牌,依托线上线下平台,实现良好的产销对接。去年热销的陕西洛川超级苹果、陕西即食猕猴桃、云南冰糖橙,都是代表。
“脱贫攻坚重要经验之一,是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调动各方面资源投入。互联网企业是新经济的代表、也是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在农业升级发展中理应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俞学文说。
俞学文指出,农民靠天吃饭,产销不对接,不仅是因为信息差,还存在源头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因此,从“最先一公里”入手补齐短板,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建议,应该发挥产地仓等数字化农业基础设施的优势,帮助农民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订单农业进一步保障农户利益。
另外一方面,俞学文建议加快农业产供销数字化转型,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平台和新零售企业,通过线上、线下专区多渠道拓展农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地区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标准化建设,鼓励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建立产业共同体。
俞学文指出,实际上,在农业的“最先一公里”,互联网企业一方也在持续重投入。比如,2020年,阿里巴巴5大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数字化产地仓)建成投用,其中4个落在西部的云南、四川、广西、陕西,打造农产品转化为标准“农商品”、从田间走向餐桌的核心枢纽。
俞学文认为,产供销打通、全链路数字化升级的意义在于,以订单农业替代盲目生产,农民用新的办法种出好产品,卖出好价格,消费者则可以买到品质稳定、吃得放心的鲜美农产品。
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标志着“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俞学文表示,做好农业“最先一公里”的数字化升级是重要抓手,希望今年两会能形成更多具体建议,为乡村振兴长期规划打下基础。(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祝万翔)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