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步入2.0的新时代,以区域为单位推进“三个课堂”应用面临着新挑战,扎根本土,面向现实,紧紧抓住应用模式和推进机制两个关键,成为区域整体实现“三个课堂”常态化运营的有效路径。
2017年7月份,江西省赣州市经开区共有中小学63所,农村学校47所,其中教学点15所。中小学教师约2400名,农村教师约1000名,其中农村小学教师560名。
到2021年,赣州经开区已经实现全区的专递课堂常态化应用,利用专递课堂的硬件环境改善,并将名师课堂纳入学校学科常规教研,基本构建了有区域特点的名师课堂。
赣州经开区“三个课堂”建设工作对区域来说,解决了怎样的教育问题?其中,有着怎样的开展流程与机制?基于此,经开区沉淀了一套可复制的建设经验,供更多区域参考。
让我们一探究竟!
01
为什么经开区要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工作?
最初,经开区面对的是教学点开不出开不齐课、农村教师专业难以成长的问题。据赣州经开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刘小东主任介绍,经开区有15所教学点基本没有“音体美”老师,同时,大量年轻老师长期扎根在农村,他们普遍教学经验不足,专业成长速度较慢。
△经赣州经开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刘小东主任在分享会上
由此,经开区决定通过开设专递课堂帮助教学点补齐开不出开不齐的音体美课程问题,并开展名师课堂活动,为农村青年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和空间。
△经开区教学点学生与授课端学生互动
02
经开区如何开展“专递课堂”?
2017年探索阶段,经开区选择一所城区学校和两所教学点进行试点,却发现由于城乡学情差异较大,导致老师的备课上课难度加大,专递课堂硬件条件也不成熟,整体效果不佳。
于是,赣州经开区升级了录播教室软硬件设备条件,通过与希沃录播携手,开展“0+N”模式的专递课堂,取消授课端听课学生,并让听课端老师辅助教学,从而减轻授课端老师的教学压力。
△经开区“0+N”模式的专递课堂
通过主课堂和听课堂老师协同备课,专递课堂应用得以顺利推进,互动活动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也受到了学生欢迎。
到2020年,经开区实现了“0+N”模式的全面普及,专递课堂覆盖经开区所有教学点。常态化运行之外,“0+N”模式可延展成为多级的城乡教学共同体模式,帮助农村教学点解决复式班教学质量问题。
△经开区专递课堂模式示意
03
经开区如何开展“名师课堂”?
有了专递课堂的试点经验,2021年,赣州经开区开始尝试名师课堂的试点。通过借助专递课堂的教学环境设备实现城乡教师线上线下交流结对,结合城区学校校本教研,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线上教研,最终促进区域城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在过程性数据沉淀层面,经开区通过专门的三个课堂平台,保障名校网络课堂的开展与实施,各个学校每学期推优和评比机制的同步建立与落实,逐渐形成了赣州经开区的名校网络课堂资源库。
△经开区名师课堂模式示意
截止目前,赣州经开区已经实现全区的专递课堂常态化应用。利用专递课堂的硬件改善教学环境之后,经开区将名师课堂纳入了学校学科常规教研,基本构建了有区域特点的名师课堂。
纪录片提到,经开区正在正在构建全区名师课堂的教研环境,希望通过名师课堂教研环境的改善,优化现有教研活动方式,实现校际线上教研活动在经开区的常态化应用。
△经开区小学教师通过名师课堂展开教研
区域化地建设“三个课堂”,还离不开学校与老师的支持。
杨梅小学校长朱恩平表示,“我们把‘三个课堂’建设工作作为今年学习工作的重点之一,把所有参与三个课堂的教师全部纳入学校绩效考核。”黄金实验小学校长李章科也将“三个课堂”纳入了日常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调动。
△下课后,孩子们向老师展示作品
通过专递课堂,教学点的孩子们通过专递课堂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画画、唱歌、跳舞,这些课程,原本是以前难以享受的知识盛宴,而看到孩子们稚嫩的画作和纯真的眼神,老师们表示,这就是她们坚守的初心。
汇聚名师力量,共创美好课堂,这是希沃录播的初心。让更多孩子得到均衡教育,这就是江西赣州经开区“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的目标与意义。希沃录播会与更多教育工作者一起,搭建远程课堂的桥梁,让更多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