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恩浩
黄河中上游流经内蒙古西部等地,被拉出如弓一般蜿蜒的“几”字湾。在这里,上万年来长河与高原激撞交融,形成硬梁平地相间、丘陵沟壑交错的奇特地貌格局。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有10条黄河一级支流,被称为“十大孔兑”(孔兑,蒙古语,译为山洪沟),年均向黄河输送泥沙约2700万吨,超过全国入黄泥沙总量的十分之一。这片总面积10767平方千米的区域是黄河内蒙古河段及下游“地上悬河”的直接制造者之一。
然而,由于这些孔兑不属于大江大河,治理力度不足、统筹不够,整个区域荒漠化、沙漠化、水土流失仍较为严重,威胁黄河生态和地区发展安全。相关地方干部、学者认为,要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整体高度出发,推动十大孔兑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生态脆弱,水沙灾害频繁
呈东西排列的十条孔兑,由南向北分别流经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平原区,直通黄河。这里沟壑纵横、水少沙多、生态脆弱,当地人唤作“五梁三沙二分滩,南山中沙北平原”。
因孔兑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水沙灾害频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先后实施多个治理项目,上中游水土流失面积由1995年的8223平方公里降至目前的45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并未实现根本性好转。半月谈记者近期沿十大孔兑流向由南向北采访调研,发现整个区域荒漠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多重危害并存。
资料显示,十大孔兑长度在60公里至110公里之间,河道平时干涸,基本为砂石荒漠,土壤贫瘠难生草木,河床的比降为千分之四,百公里河道上下游落差达400米。同时,这里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如遇强降雨容易在短时间内呈“一泻千里”之势,冲击力、破坏力极强。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正新说:“从根本上看,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为洪水形成提供了动力机制。”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难治,根在泥沙。孔兑中游是横贯十大孔兑的“大沙盆”——库布其沙漠。“入黄泥沙很大一部分细沙来自这里。”鄂尔多斯市水利局水土保持科一级主任科员王晓星说,发生洪水时,因河道比降大,洪水陡涨陡落,携带大量细沙进入河道,因此十大孔兑以高含沙量著称;而下游是冲积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极易落淤,致使罕台川、壕庆河,乃至黄河宁蒙段成为悬河,凌汛期河水出岸时常发生,沿线群众安全受到威胁。
十大孔兑区域邻近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是直接影响包钢生产生活的水源地。王晓星表示,十大孔兑不属于大江大河,没有专项防汛费用,其下游平原区的堤防工程多为当地政府组织农民修建的民堤,防洪标准低,影响着下游产业带和粮食生产安全。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十大孔兑携带的泥沙曾8次堵塞黄河,其中,1998年在西柳沟暴发的“7·12”洪水入黄后形成一座长10千米、宽1.5千米、厚6.27米、淤积量近1亿立方米的巨型沙坝,堵塞了黄河河道。包钢的3个取水口被埋河下,企业一度停产,影响产值1亿元。同时水位暴涨,不少基本农田被淹没。
陈正新说,下游冲积平原带分布着成片的现代农牧业产业,集中了区域65%的人口和70%的耕地,是有“塞外粮仓”之称的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一部分。因此,尽快开展十大孔兑区域综合治理十分必要。
治理工程单一、零散、不系统
治理黄河,根在流域。54岁的内蒙古达拉特旗树林召镇河洛图村村民苗侯玉回忆,过去这里“山是和尚头,有沟没水流”。村南边就是十大孔兑之一的罕台川,往往一场大雨就能引发山洪。“当时我家的地是‘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苗侯玉说。
在治理小流域的过程中,当地总结出“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袍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等综合治理模式,一些小流域的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逐步提升。“你看这淤地坝下,之前都是沟沟壑壑,现在能种粮食了,我家还养着200多只羊。”与过去相比,苗侯玉满意现在的变化。
十大孔兑属于极度生态脆弱区,虽然当地长期以来的治理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治理单一、零散、不系统,规模效益不显著,达不到黄土高原多数地区60%左右植被覆盖度的水平,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
在西柳沟的一级支沟马利昌汉沟,半月谈记者看到,丘陵坡面上仅有稀疏的灌木林,几乎看不到乔木。“这里治理力度薄弱,涵养水土能力差,一旦遇到强降雨,雨水裹挟坡面的泥沙统统进了支沟。”当地一位干部说,布尔嘎斯太沟、木哈尔河、东柳沟等孔兑基本未得到治理,目前十大孔兑总体治理度仅为32.79%。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2020年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应对突发强降雨携土壤进入黄河方面,沟道治理工程的拦沙减蚀作用非常明显。然而,十大孔兑目前保存的大中小淤地坝只有300余座,在减沙上贡献率不高,仅占20%左右,明显低于黄土高原淤地坝减沙30%左右的贡献率。
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各部门分头治理效益也不理想。“现在农、林、牧、水等单位都有治理项目,但每家单位的治理标准和程度都不一样。”当地一位水利干部说。
据了解,目前林草修复工程中,有20%是郁闭度0.2以下的疏林地,蓄水减沙效益低。一位长期研究十大孔兑的专家表示,在坡面林草植被建设中,水利部门重在水土保持,修筑沿等高线上下呈品字形排列的水平沟、鱼鳞坑,既有效拦蓄坡面径流泥沙进入河道,也为林草生长提供了水分与土壤;再依照当地具体气候与土壤条件,安排种植适宜植被,增加坡面蓄水保土保肥能力。
与水利部门的治理方式不同,林草部门在造林种草前一般不分坡地与平地,不沿等高线实施水土保持整地工程,直接挖栽植穴后植树种草,因此植被成活率与水土涵养能力相对较差。“如做好顶层设计,各部门协调联动,统一治理标准,效果会好很多。”一位干部说。
同时,专家表示,由于缺乏水沙、生态、侵蚀等水文观测和科学试验资料,目前对十大孔兑的风水复合侵蚀规律、生态承载力、植被格局演替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相当薄弱,区域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理论技术也有待创新。
推进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过程中,将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列为生态治理重点工程,对有效减少黄河泥沙、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筑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国家层面统筹推进黄河十大孔兑综合治理。目前,《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已完成,通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计划到2030年,使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5%以上,植被综合覆盖率达到40%以上,入黄泥沙量年均减少1100万吨左右。
其次,完善顶层设计,打通协商渠道。目前多部门分头治理下,整体效益不高,重建轻管也造成效益低等问题。水利干部建议,应明确牵头单位,整合多部门力量,建立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第三,加强相关科研投入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建议,强化对十大孔兑特殊自然条件的整体考察,深入分析地貌侵蚀分异特征、泥沙产输链耦合关系,优化植被群落空间,实现水土流失精确预测预报,研究在水土流失剧烈区域采用建设高标准淤地坝、免管护淤地坝等新技术新方法,探索生态治理与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整体解决十大孔兑治理的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等问题。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