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内部人员调整,引起业内人员唏嘘。但是我想说,请大家给中国“芯”更多耐心。
AI、元宇宙的火热,让当前支撑高算力的英伟达跳上舞台中央,面向未来需求,国内也催生一批国产高算力芯片设计企业,如全明星阵容的壁仞、开发类脑计算芯片的北京灵汐、与云计算第一股UCloud优刻得签订战略合作的沐曦,当然还包括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纪。
芯片设计到流片成功是个阶段,流片成功到生产业务调优是个阶段,生产业务调优再到规模化又是个过程。我们对寒武纪的最初了解,见于其跟华为手机在2017年的合作,也就是说寒武纪的产品较早已应用于生产业务,技术再迭代到现在,相较于其他高算力国产“芯”,也跑的较快。
先不说芯片从设计、流片、调优、规模化,每个阶段都需很长时间,英伟达从1999年重新定义GPU,改变PC游戏格局,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技术积累,中国企业无疑需要更多沉淀,国内则要对这些国产芯片企业拥有更多耐心。
芯片设计是高科技,拥有极高的技术门槛,也需要人才积累。我们当前诸多自主芯片企业优先选择GPU,不仅是因当前国内AI、大数据、元宇宙等新型需求迫切需求,还因为GPU在一定程度相较于CPU设计研发稍容易。
芯片一样道理,笔者前面也说过,海思芯片成绩的取得,就建立在华为硬件终端的艰苦陪练,最终从开始的发烫发热,运算缓慢,一步步走到现在可支撑高端智能机。一样道理,当前国产布局的AI算力芯片,如果要实现性能提升,实现未来的规模化、成熟化应用,也需要中国企业的一起实际性生产陪练。
来源:智能数字网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