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下旬开始,一档个性极其鲜明,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电视节目《电影与电影人》占据了我的视野。每个周末,北京有线电视台黄金时间都把一份关于中国电影的愉悦通过《电影与电影人》传达给每一位观众。
第一次看《电影与电影人》节目,我被该片清闲自然的纪实风格和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深深地吸引住了。放眼今日荧屏诸多系列节目和专题片,《电影与电影人》绝对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异类”。它独树一帜的“古怪”既能让观众一开始不太适应又能让观众过目难忘。
无论喜爱与否,任何一个看过《电影与电影人》的观众都不得不承认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电视节目样式和思路。我以为《电影与电影人》起码在以下三个方面突出地体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第一,《电影与电影人》将电视专栏节目的纪实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电影本身就是一门充满戏剧性的艺术,而很多展现这种戏剧性之幕后故事的电视专题节目仍然充满了矫揉造作的设计。于是,很多观众久已习惯了用一种戏剧性去表现另一种戏剧性的电视专栏节目,直到《电影与电影人》问世才发现这一刻“纪实”的风格原来有着如此的魅力。其实,观众们要看的就是走下了银幕也走出了戏剧性情境的电影人们纪实性的生活。《电影与电影人》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因而也理所应当地受到了欢迎。
第二,《电影与电影人》融入了编导者强烈的主观色彩。今日荧屏上绝大多数有关电影的电视节目都是完全纳入被采访者的思路而彻底泯灭编导者主观个性的。而《电影与电影人》则不然,它充分张扬了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当很多电视节目以一种类似于对神的崇拜为指导方针进行电影人的采访与拍摄时,《电影与电影人》的编导则完全把这些被追星族们顶礼膜拜的电影人当作诠释自己思想的符号与图像。这或许与该节目主要编导者诸葛虹云女士记录片导演的出身不无关系。从这一角度看,《电影与电影人》很像一个流派——作家电影,它是完全自我化、个人化地阐述中国电影缤纷世界的作家电视。
第三,《电影与电影人》带来了一种国际化的制作方式。该节目的拍摄者活跃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无论天涯海角,哪里有中国电影,哪里有中国电影人的光荣与梦想,哪里就有《电影与电影人》剧组的身影。随着近十余年来中国电影日益走向世界、在国际影坛上享有越来越高的盛誉,展现中国电影与电影人的风采仅局限在国内是不行的。《电影与电影人》大胆迈出了走出国门进行海外现场报道的第一步,留给人们很多启发。
当我们作为普普通通的电视观众,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能从缤纷多彩的电视荧屏上看到中国电影与电影人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个又一个惊喜,也同时就在不知不觉中结交了一个心平气和却很有内涵的新朋友——《电影与电影人》。
《北京青年报》
1996年7月2日
关键词: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国际获奖、中国电影走出去、在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在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导演、在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演员、文化走出去、文化传播、蓝海、蓝海电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