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区”就要有“深水区”的做法。
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始于2015年。此后的五年间,企业从应用场景入手,逐渐尝到了数字化的甜头,也尝试建立起数字化平台底座。但这距离“到中流击水”还有差距,甚至是不能依靠一己之力弥补的差距。
1从戏水到击水
麦肯锡在全球范围内,面向800余家传统企业进行调研,数据结果也印证了这一阶段的艰辛:尽管已有70%的企业启动了数字化,但其中的71%仍然停留在试点阶段,85%的企业停留的时间超过一年以上。
这就是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如果进行更具象地描述,从“戏水”到“击水”,具备着如下五个特征:转型范围由少数部门,拓宽至所有部门;应用场景由生产外围环节,延伸至生产核心环节;数据从垂直孤立,走向跨部门打通;数字技术应用从单点应用,发展至协同融合,且开始与传统工业设备融合;价值体现由聚焦效率提升、客户体验,延伸到集团管控、商业模式等。
中建信息就在延续此思路探索。
中建信息是国内专业的数字化服务商,同时也是中国建材集团信息化技术中心依托单位。通过诸多应用实践,中建信息形成了完整的赋能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一要接地气;二要躬身入局;三要联合研发。
2接地气的中台
其实,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有底座,而且要沉淀形成接地气的底座,必要让数字底座无限接近应用场景。中建信息就是基于垂直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沉淀具有行业共性的中台,这将使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更敏捷高效。
福建三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简称:三明南方)就已完成了从平台到中台的延伸。2022年6月,三明南方与中建信息共建的企业边缘侧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应用。该平台就包括:CPS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服务中台。
上述中台正在成为三明南方业务数字化的多缸发动机。通过项目建成,三明南方既建设了平台统一架构,将原有生产、营销、物流、安全等子项系统进行整合,也实现了数据融合,并将所有数据直观地展现在三维虚拟模型中。
3躬身入局方可成事
躬身入局也是关键一环。
过去20年,科技企业习惯以“局外人”的身份参与信息化建设,但在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数字化服务商更要懂工艺流程,懂生产线中的预热器、翻板阀,懂行业通行的标准。
中建信息与中材株洲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的智能视频安全管控项目,正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传统水泥工厂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人力进行现场巡检或远程视频监控,但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与企业规模的扩大,工厂管理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
针对上述问题,中建信息躬身入局详细了解客户需求,以自主研发的“磐石”AI服务中台为基石,对主要区域的人员、车辆、设备及环境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从而全天候地监控现场的安全作业行为,及时识别各类隐患并准确预警。
4创新联合研发模式
当然,躬身入局只是前提,联合研发才是组织保障。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企业可以依靠一己之力,渡过数字化转型“深水区”。2022年6月,浙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简称:浙江南方)首个水泥企业“智能安全管理平台”,在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简称:常山南方)成功上线。这背后就是由“联合研发”模式支撑。
浙江南方、常山南方、中建信息组建联合研发团队。集团安全环保部也与项目组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这一组合是将水泥行业内的生产专家、安全专家,与中建信息的技术专家、服务专家融为一个团队,将水泥企业对安全管理的场景理解能力、业务理解能力,与中建信息的数字化能力、平台交付能力融为一体。
5难点不难,痛点不痛
由此可见,既然数字化转型已到“深水区”,就要有更接地气的技术,例如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更积极的态度,例如躬身入局,实现技术与场景融合;更创新的模式,例如通过“联合研发”,将专家经验、行业规则、企业文化沉淀到平台。
当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数字化平台、智能化手段,解决企业的应用难点、业务痛点,实现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的发展,全面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