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科技 > 快讯 >

卓越办刊人的国际与网络出版视野——谭广鑫博士专访

卓越办刊人的国际与网络出版视野——谭广鑫博士专访
2024-04-09 17:31:57 来源: 咸宁新闻网

谭广鑫博士、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文权威期刊《体育学刊》办刊人,2017 年底于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进行为期两年半的博士后研究,并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History 等期刊发表多篇 SSCI 检索论文。自 2006  年以来担任《体育学刊》编辑,立足“为他人做嫁衣”的本职工作,用数万小时的业余时间维护体育在线论坛、门户网站、体育学评论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搭建起一条条信息高速路,与热爱钻研体育学术问题的老中青学者建立深厚友谊。

记者带着对谭广鑫教授的海外学习工作历程及期刊网络融合出版等问题对其进行访谈,现将访谈的内容以问答的形式整理如下:

1 我了解到您在 2017 年赴美开展两年多的博士后研究,当时您已博士毕业且有稳定工作,为何如此努力远渡重洋进修呢?

确实如你所说当时我已经拿到了最高的学位以及稳定的工作,至于为什么去美国读博士后,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其实出国进修一直是我的梦想,对于国外研究我还是非常向往,特别是能够了解美国杰出出版集团办刊模式,也希望了解世界体育科研发展的动态,对于在我所感兴趣的领域探求知识我是无法拒绝的,想到能有机会去美国进行体育人类学的学习和研究我片刻都不想等。于是决定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出国的材料,在众多候选人中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最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留学基金,这在当时全校获奖者中是唯一博士后项目获得者,广东省政府也给与配套经费支持,共获得资助10万美金,最后如愿到波士顿大学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博士后研究。

2 您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后,认为国内与美国在体育人类学研究上的差异或说差距在哪里?

国内外的研究在不同的领域体现出比较差异。国内的四个二级学科有两个是偏重于人文社会科学,两个是偏重于自然和理工学科。在美国的体育学研究往往它更偏重于学科或者是研究内容的应用性。我在美国的时候呢,不仅去访谈过Susan  Brownell,也跟随我博士后的指导教师Robert P Weller教授了解到美国研究状况,也参加了许多美国体育学研究会议,比如像 ACSM  的一些各种各样的年会。接触到像朱为模教授、邓小芬教授以及很杰出的体育学、人类学领域的研究者。通过跟 Susan Brownell  的访谈,我发现中美之间呢,在人类学的研究上美国更偏重于这种接地气的研究,更偏重于特殊群体,像同性恋人群、残障人士、幼儿等等,甚至包括难民这样的一些人群的研究,在美国是会更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开展这些特殊人群的研究。而在中国呢,体育人类学这个研究领域是由于体育学二级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对象,针对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以及当地扶贫开发、适应性发展这些研究内容开展起来的,所以我们的研究更关注于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以及一些少数族裔、少数族群他们的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内容的挖掘整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传承的问题,这些也是一些差异。通过了解国外科研情况,我也将相关经验介绍到国内,在国内顶级期刊发表一系列访谈文章,同时也调整自身研究方向,在体育人类学研究领域取得优异成绩,论文被引近千次,成为领域内顶尖学者。

3 那您认为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体育科技期刊网络化以及国际化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对策呢?

通过长期编辑经历,我总结办刊经验在编辑出版学顶级期刊《编辑学报》曾发表这一议题论文,认为在国内体育科技期刊网络化及其国际化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编辑部规模较小,网络拓展举步维艰。目前国内体育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较少,资金也不充足,专业出版和网罗人才更为缺乏,体制局限使其网络化、国际化进程举步维艰。二是办刊模式僵化,限制多元发展。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各体育科技期刊以往的办刊模式难以打破,很难做到开门办刊,另一方面由于学术信用难以评估,学者参与办刊可能会造成关系稿多多。一内一外的压力,使各方力量参与办刊格局短期难以实现,限制了期刊的多元化发展。三是国际化受出版语言的限制。2012  年上海体育学院期刊社创办的英文期刊《运动与健康科学》借鉴西方办刊模式,创刊 2 年后即成为我国第一种被 SCI 和 SSCI  数据库收录的体育学术期刊,获得国际出版界和体育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其成功的优势就是采用英语出版,由此可以邀约这一领域内知名的西方学者担任编委,牵头组稿,提升期刊的水平,加入最有影响力的出版集团;而其他中文期刊想要实现国际化几乎不可能。

4 您认为有什么好的途径可以促进体育期刊的网络化呢?

通过十余年建设,《体育学刊》在期刊网络化融媒体建设方面取得遥遥领先的成绩,多次在全国和省级会议上做主题报告介绍相关经验,并且在国内权威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科技与出版》上发布一系列文章,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我有这几个方面的的建议:一是编辑与学者身份合一,培育高素质的期刊编辑。这种做法可以实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鼓励、引导编辑不仅只做编者,也要投入到体育的学术研究中去,这也将成为未来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二是提供稳定、多元的互联网  + 服务。随着人工智能和 Chat GPT  的出现,网络的力量愈来愈强大,如果体育类期刊固步自封,不去开拓互联网领域,那必然走向衰败。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好期刊的门户网站,脚踏实地做好网站的设计与更新,切切实实为用户服务。最后一个是要抱团取暖,探索“域出版”模式。期刊之间要互帮互助,建立“体育期刊发展联盟”,和平发展,百家争鸣。我们曾获得全国科技期刊优秀网站等荣誉。

5 您担任中国高校体育科技期刊理事、广东省期刊协会理事、广东省科技期刊协会理事等职务,能谈一下这些社会兼职的重要性吗?

首先,不论是担任学术组织的理事、秘书长还是会长,都需要经过层层的严格筛选。不仅需要当选人在学术研究领域有长期的积累,还需要获得大家的认可,这是对我过往出类拔萃工作的认可。这些职务任命是通过民主推选,在杰出学者和从业者中万里挑一产生,我也很荣幸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担任这些职位,特别是负责管理的学术组织,包括在中国体育人类学研究会,体育史学会我都担任一些管理和组织工作。这些职位和工作是无偿的,通过这种义务性的奉献精神发挥个人的作用,比如每年要组织年会和学术报告、组织会员之间的交流、课题的评审、论文的发表等工作。所以在这种社会组织里边进行工作也能得到广大的学术研究者的认可和追崇,这是我非常愿意为这些学会做服务,发扬志愿精神的一个动机。即使在繁重的工作当中,也要发扬无私的志愿精神,这也是一个好的学术组织,一个优秀的学者应该承担的社会学术责任。在各自期刊学会里,大家也可以相互交流办刊的经验,获取办刊的信息并得到一定的资助。特别是最近我们还组织审读委员会,我也作为审读专家评审其他期刊的学术质量、编教质量、研究质量等,对于我自身也是一个学习提升的过程。

最后感谢谭广鑫教授接受我们的专访。(本文采编 孟昊)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满足用户和企业级应用,《蛋仔派对》加速推进AIGC渗透多元场景

2024-04-02 16:53:44满足用户和企业级应用,《蛋仔派对》加速推进AIGC渗透多元场景

中国移动5G-A新技术亮相,AI驱动下的新通话体验

2024-04-02 16:06:26中国移动5G-A新技术亮相,AI驱动下的新通话体验

优傲机器人:不负重托的得力助手

2024-03-26 10:51:37优傲机器人:不负重托的得力助手

散热器王者出马,黑鲨外设新品即将上市!

2024-03-15 14:57:38散热器王者出马,黑鲨外设新品即将上市!

油改电浪潮席卷国际!中力牵手英国物流巨头

2024-02-29 15:30:38油改电浪潮席卷国际!中力牵手英国物流巨头

新年应该怎么玩?来中国移动,解锁专属新年大礼!

2024-02-02 11:40:01新年应该怎么玩?来中国移动,解锁专属新年大礼!

相关新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