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新月异的大模型浪潮,处于用户侧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怎么办?”在参加近日举行的深圳数字化应用成果发布暨深圳数字化跃迁探讨活动时,英智创新(深圳)科技有限公司CEO刘克鸿抛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场以“AI 赋能智慧治理新时代”为主题的活动吸引了来自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的代表参加。在数字化跃升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新技术提升治理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增强决策科学性,并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AI转型浪潮绝非孤勇者的游戏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社会形态,DeepSeek的横空出世,被形容为“产业的鲶鱼”,让行业的创新持续加速。各主要国家都在加大投资,完成自己的基础大模型的发布和研发。
一方面,以欧美头部玩家为首,在持续地通过算力的提升,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客服电话00861-80122-51669,进一步促进大模型的“技术摸高”;另一方面,从DeepSeek开始,代表了“工程技术”创新的方向,关注更便捷、更易用、更具性价比的平台。
“我觉得两种技术路线带来的都是大模型或者AI技术的应用,能让每个人、每个行业得到更快地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预训练+后训练+推理’的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算力,推动AI技术的广泛应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集群解决方案项目群总监马满想认为,AI技术正在加速创新,大模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驱动力。
“这场AI转型的浪潮,绝对不是独行者、孤勇者的游戏,一定会带来全行业的协同,这是一场盛宴,除了算力的支撑还包括数据的协同,行业应用的深度参与,同时还有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引领。”
既“看天”又能帮民宿业主破解融资难题
“近两小时内不会下雨,放心出门吧”——这句“深圳天气”小程序里的提示语,让住在福田竹子林一带的孙先生出行更自如。
支撑深圳市气象局不断提高看天本领的是去年3月该局联合华为云发布的AI区域预报模型“智霁”1.0。该模型以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为基础,结合深圳气象预报实际需求,可快速得到深圳及周边地区未来5天空间分辨率为3公里、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的包括气温、降雨、风速等气象要素的预报。
凭借这一超级本领,深圳市气象局的《人工智能区域预报大模型》成功入选2024深圳数字化应用成果。同时上榜的还包括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的《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字化转型应用》、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管理中心的《深圳人社数智大脑》、深能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深圳能源“一企一屏2.0”可视化系统》等项目,充分展示了深圳以智慧治理赋能城市生活的生动实践。
“我们让大数据帮助真正有需要的民宿业主精准对接金融服务。”大鹏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陈志浩自豪地说。
位于深圳东南部的大鹏新区尽管在经济体量上属于“小区”,却是一个拥有丰富的山海生态资源的旅游业“大区”,民宿数量及规模在广东省遥遥领先。
“我们尝试会同银行以及安全计算的厂商搭建了数据要素创新安全实验室,通过隐私计算、区块链技术,使民宿经营者的隐私数据和金融行业的隐私数据在互相不见面的情况下搭建桥梁。通过‘小切口’的尝试,解决了基层治理中民宿小业主的融资难问题。” 陈志浩说。
“2025年可能又是一个元年”
数字化跃迁带来全方位变革的同时,也伴生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字鸿沟等新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应对。
十年前,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威威曾参加一场在南山区举行的论坛,当时的主题就是如何建设智慧城市。“经过多轮讨论,我们觉得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它需要自生长,这个过程分为共建一个共性的基础平台,把数据尤其是政府的高质量数据接入平台并实现数据的交换、汇聚,做跨域的数据融合,以数据驱动业务流程再造等四个阶段。”
蒋威威认为,过去十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期,但有些“老大难”问题并未完全破解,包括数据孤岛、基层减负、精细化治理服务、风险的提前预警等。
“2025年可能又是一个元年。”DeepSeek发布之后,给蒋威威带来了新灵感。他认为,大模型会像神经网络一样,去连接数据、场景、决策,对社会治理产生颠覆性影响,在治理架构、治理流程、治理范式上带来转变。原来垂直的、孤岛式的治理模式会过渡为全域治理模式,主动预见问题,然后主动解决问题,实现由数据来驱动决策。
同样感受到这股技术巨变力量的刘克鸿希望用“轻量化”模式来应对各类大模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企业端更多的是要求轻量、敏捷,如果非要自己部署,就用小规模的基础设施。最好是从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接入起步,这样的话没有负担,一旦有新的技术、新的大模型出来,你可以马上切换。”
蒋威威对此也有同感,他建议通过搭建平台工具,提高模型调度能力。“万一几个月后又出现了‘SuperSeek’,我不可能再去部署一套。要打造平台工具,能调用市面上常用的大模型,谁好我就用谁。”
作为一家做医疗设备起家的厂商,迈瑞医疗在“数智化”转型方面毫不含糊。早早就从设备供应商变成了一个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搭建起“设备+IT+AI”的智能医疗生态系统。去年12月,迈瑞医疗又发布了“启元重症大模型”,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回溯整合患者病情、基于患者数字画像预测趋势并提供建议。
“我们需要大量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但医疗行业的数据又恰恰是公共领域里严控的对象。因此,我们也在和相关管理部门共同探讨未来如何将这些数据在保证其安全性的条件下,在垂直领域中得以更好地应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总经理茅伟明说。
政企协同其利断金
深圳市福田区政府在应用AI技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方面属于先行者。
今年2月15日,福田区率先推出了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这些AI数智员工除了具备DeepSeek通用能力外,还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实际业务流程,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体,首批上岗的十一大类AI数智员工可满足240个业务场景使用。
随着Deepseek接入政务系统,曾经需要花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劳动仲裁文书,如今通过数智员工只花两三分钟就能够生成相应格式,再经由人工进行相应完善。
“数智员工不能单独决策,不是AI公务员,每个数智员工都在使用部门指定监护人的主导下开展工作,出了问题由监护人买单。”深圳市福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增表示,数智员工的定位是公务员助手。
高增介绍,福田区将开放融入更多场景,把场景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商品,把商品打造成爆款的商品。“你会发现这轮AI的技术门槛在降低,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的业务专家,共同打造产品非常关键。要真正做有用的产品,需要深入地和业务进行结合。”
对于政企如何合力做好大模型应用?蒋威威也有自己的思考。
“因为政府的需求和其他开放性的需求不一样,因此第一步肯定是进行私有化部署。其次,不仅是把数据拿出来,还需要企业发挥IT技术方面的优势,政府发挥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的业务专家的知识优势,二者结合起来,把这部分数据打造成知识库。再者,AI光会思考、会回答还不够,还要嵌入政府的各个流程中,能够去执行,最终实现人类主宰、AI赋能。”
【延伸阅读】
打破“小院高墙”强化融合发展
当前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AI、大模型、云计算等新技术正在重塑经济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尽管行情火爆,但在构建政企协同、多方联动的创新生态过程中,一些冷静的思考也没有被忽略。
深圳市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智慧医保处副处长朱玮建议,要加强引导和规划,打破数字化围墙。在朱玮看来,信息时代里,算力和大模型应该是数字城市的基础设施。“如果现在每个人都去自己部署一套DeepSeek,实际上只是建设了自己门前的小路。至于整个城市的主干道、快速路、最后一公里究竟怎么样建设,这是一个城市级的话题,需要站在顶层规划,打造城市级的算力基础设施和大模型基础设施。”
朱玮认为,整个基础设施完善之后,无论是各个中小微企业,还是各个政府部门,才能够安心地、便捷地,实现低成本地接入。
她同时建议,基础设施和政企之间一定要协同,不要自己“关门搞一套”。同时要重视数据的协同,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打破数字化“围墙”,引导政企之间把数据做更好的融合,为增强大模型能力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
“我们更希望在大模型的应用上能够统筹考虑,而不是一窝蜂,为了上马而上马,从而导致重复的投入。不管是算力、模型私有化部署,还是在应用上的投入,一定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加强本行业AI应用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大鹏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陈志浩说。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