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虹云在《电影与电影人》中不停地走。她走在戛纳的小巷中,走在蒙特利尔的大街上,走在北京的民居里……
不停地走,是为了不停地寻找:寻找观众感兴趣的电影演员、电影话题,也寻找作为编导本人对电影与电影人的那份独立的感觉。
《电影与电影人》是一个很新的专题电视节目,一种以往很少见过的撞击每周都会如约来到我们的眼前。这撞击不在于它本身给我们带来的电影界的信息,而在于编导本人遴选信息的眼光,在于游走于信息中的批评的勇气和智慧的表达。比如,她在戛纳就能一次次不屈不挠地采访巩俐。她说采访不着是个遗憾。于是我们看她打电话、写便条。但都未果。在展示这些过程的时候,编导不带任何主观色彩,是个尽心尽职的记者,但通过全片那丰富生动、对明星和导演的采访,一种对比就在其中了。至于国人看不到对巩俐的采访也只有“遗憾”吧。其实也没有什么遗憾的,看巩俐的不安和疲惫也就够了,这是以往那些刻意制造出来的明星专题片中所少见的。找到这样一个感觉,是诸葛虹云的智慧。
同样的感觉还来自对那法国化妆小姐的寻找。在这个守时的国度里,化妆小姐竟然爽约,事后居然还不在乎,这时诸葛大发感慨:“她不看重这每小时七百美元的工作,也……”
就是在这样的感觉中,诸葛虹云在蒙特利尔寻找丢失行李的过程成了与导演谢飞打交道的一个好“借口”,而以这样一个令所有人都不会愉快的生活细节为背景,中国影片《黑骏马》在电影节驰骋的英姿则不露生色地出现在观众面前。而事先并不看好的采访张艺谋也因一身西装行头而谈得十分尽兴。
看惯了电影演员漫不经心、傲慢无礼的接受采访,看多了他们那并不诚恳却又假模假势地大谈艺术的“表演”,看腻了他们不怕吃苦只为艺术的表白,便觉得《电影与电影人》来得平等、来得实在、来得信手拈来、生动传神。同是一个人,在另外的采访中,显得不近人情,在诸葛虹云这里,却给人一种从画上走下来的意思。其实,这正是编导努力的结果,也是为同类题材作品所做的有力的匡正。你自己是个追星族,见了明星走不动路,什么都没见过似的问这问那,话筒一举就没了你自己,没了你的身影,没了你的感觉,连问话都变了调,那明星们天天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采访不长脾气才怪?
《电影与电影人》的好看,除了内容的独到之外,就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职业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寻找一种平和的心境,并在这种心境创造的气氛中与被采访者做平等的交流、平等的交谈,再以平实的手法平平常常、原原本本地传达给观众。我想这正是这个节目的魅力所在。与被采访者平起平坐,并不是个人行为,诸葛虹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她的观众带来真正意义的东西,而不是一大堆可有可无的拍摄花絮——轻装上路,我们才有心看风景。(亦点亦评 望原)
《中国青年报》
1996年7月21日
关键词: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国际获奖、中国电影走出去、在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在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导演、在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演员、文化走出去、文化传播、蓝海、蓝海电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